幫助他人,是雷鋒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與我國傳統文化觀唸有關。孔子曰“仁者愛人”,墨子有“兼愛”學説,都談及人與人之間應有互相幫助的道德觀念。古代知識分子常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作為座右銘。窮困時,修養自身道德品行,不給社會添亂,不給國家增負擔;顯達時,廣播仁義,將恩惠施于百姓——這是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而在雷鋒身上,我們看到了“不達”亦“兼濟天下”的高尚境界。
“達”意為顯貴,無論處在什麼樣的社會形態和社會階段,所謂“達者”始終只佔少數。如果“窮者”只顧自己的修養,只有佔社會成員少數的“達者”才“兼濟天下”,那麼當今社會的風氣不可想像。如果團結互助、志願服務的社會風氣只依靠佔少數的“顯達”成員來承擔,那麼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只能是空談。
雷鋒是一個平凡的解放軍戰士,不是顯貴之人,但他給予人們無私的幫助,他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影響了無數的人,他在平凡的小事中凝結成的偉大精神照亮了千萬人的心靈,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雷鋒曾説:“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雷鋒的事跡可以證明,“不達者”同樣可以兼濟天下,並且“不達者”兼濟天下的力量可以凝聚成洪流,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天下”之大,社會之大,何以“兼濟”?人的能力有大小,幫助他人的能力、方式也不同,但只要有更多的人有兼濟天下的心,有兼濟他人的行動,那麼因此而形成的力量將是巨大的,將不斷改善社會的面貌。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生活水準尚未達到很高的程度,大多數人不能稱得上“達”。但正是在這些“不達”的平凡人當中,涌現出了鞍鋼工人郭明義、“愛心媽媽”吳菊萍、守護山林的劉真茂這樣兼濟群眾的楷模。他們是雷鋒精神的繼承者、發揚者,用服務人民的愛心為社會貢獻力量,為人們樹立道德豐碑。我們提倡學雷鋒,提倡團結互助、志願服務的精神,就是提倡人們無論社會地位的高低、生活水準的高低和自身能力的強弱,都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形成團結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
人要“善其身”,但不可“獨”;要“兼濟天下”,但不用等到“達”時再做;況且,“兼濟天下”也是“善其身”的一種方式,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社會需要廣大群眾的愛心,需要大家伸出友愛之手,共同建設美好的社會環境。學雷鋒,就要做到“不達,亦兼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