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就置業,都怪房價不等人

時間:2012-03-09 09:35   來源:齊魯晚報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鄭功成談及今年兩會期間社會關心的熱點話題時表示,“大學生一畢業就想買房,心態不正常。”他認為國人需有“正確的住房觀”,不能“一步到位”,一開始就想住上自有産權的大房子。 

  之所以有這樣的論斷,鄭功成的理由是“住房應該是最昂貴的消費品,應該是用一生的規劃來解決”。從理論上説,這種分析是成立的,但問題在於,大學生們為何拒絕“一生的規劃”,急於安家置業? 

  單純從經濟上來講,一畢業就想買房確實很難實現,但這麼多年輕人都想早買房,卻是很多社會原因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當數房價與收入嚴重不對稱,給大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如今大學畢業生的收入普遍不高,面對高昂的房價,大多數人只能望而興嘆。部分有能力支付首付、成為“房奴”群體的已屬不易,一些幾乎一無所有的“蟻族”群體,只能承受高房價帶來的焦灼與煎熬。尤其在房價出現回落之時,他們早點買房的願望更加迫切,因為房價一旦反彈,可能他們多年的努力就會重新付諸東流。 

  其次,大學生一畢業就買房,並非放棄了“一生的規劃”,恰恰是為規劃爭取一個好的開端。畢業生們面臨的人生考驗,遠不止住房這一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他們必須承擔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成家之後,子女的教育成長需要用錢;中年之後,父母的贍養需要花錢;年老之後,自身的醫療還需要花錢。在方方面面的社會保障都不到位的情況下,畢業生們必須趁著自己還年輕早作打算,等到上有老下有小時才想起買房子,有可能成為“一生的規劃”的敗筆。 

  另外,很多社會因素也迫使畢業生不得不做出早日買房的決定。我國每年畢業的大中專學生超過千萬,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還滿足不了龐大的需求。大多數畢業生不僅要到租賃市場上承擔較高的房租,還要經常忍受居無定所的痛苦。再如,很多人把住房視作成功與否的評價標準,甚至成為談婚論嫁的前提條件,也助長了年輕人早日買房的需求。 

  物質決定意識,一種觀念的形成,必然存在著相應的現實背景。國人住房觀的“不正確”,忠實地映照出了當前社會中保障不到位、安全感缺失的現實。在房價尚未回落到合理水準、保障房依然緊缺的情況下,讓年輕人安之若素地樹立“正確”的住房觀,同樣是一種不合實際的想法。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