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開放 尋求共識

時間:2012-02-24 08:54   來源:人民網

  2月22日,飽受“虐熊”指責的福建歸真堂公司終於打破常規,舉辦了開放日活動。200多名媒體人員,親臨現場探訪究竟。

  儘管所有的爭論並不會因這一次開放而平息,但“開放日”還是為真實還原“活熊取膽”生産過程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公開機會和表達平臺。觀點依然對立,爭論依然激烈,報道各有不同,但這仍然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方向——當出現質疑和爭論時,解決的最好辦法不是靜默或是對立,而是平等直面、置之公眾,在開放之中求得歸於真實、歸於真理的路徑。

  中醫藥事業歷史上曾數次遭遇被人提出“取代”甚至“消滅”的論斷,中醫藥發展境況已經出現大面積萎縮:專業從事中醫者大量減少;中藥秘方不斷流失;中藥材資源市場屢屢受限……

  “放不開”,表現在政策與制度設計上。中醫藥事業的保護與傳承,僅僅依靠一家企業與一批頭髮花白的老專家們,在“開放日”上表達,總讓人覺得難以服眾。既然生産合法合規,為何不聞官方“正名”?中醫藥完全可以、也應該能“理直氣壯”。正是因為我們獨特的中醫藥體系,當非典這樣重大突發疫情肆虐時,我們也擁有了為13億中國人健康保障多一份自主選擇的底氣和能力。

  “放不開”,反映在教育和傳播上。中醫西醫本無誰優誰劣之分,中醫甚至還被視為中國“軟實力”標誌之一。中醫藥本身及其産品能否被人工化學合成取代,按説不該成爭議焦點,現在卻成了普及常識。

  “放不開”,體現在心態與觀念上。中醫藥産業在中國的巨大市場與潛力,從來都是西方醫藥企業界競爭和緊盯的目標。是利益競爭,戰場就從來不止在正面。用“靜默”與“神秘”維護利益,只能在不明不白中屢屢敗退。

  也因為“放不開”,在動物福利和保護最新話題中,我們始終沒有建立起恒定的話語體系和道德標準。正因此,我們既要為歸真堂面對質疑舉辦“開放日”的這種做法給予鼓勵,也必須為那些面對不透明、不開放的大環境,發出質疑問責的組織和人士叫好。

  真理只有越辯越明。開放的社會,從來不會只有一種聲音。了解更多的資訊,構建討論基礎,進而才能達成共識,作出最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抉擇。(趙鵬)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