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郭美美毀不掉紅十字百年老店

時間:2011-11-16 13:34   來源:法制日報

  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日前在參加某企業家論壇時主動提及“郭美美事件”,指出“特別是最近十年,紅十字會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上任後一直在看它的檔案,很感動。但是,一個沒有被證實的網路事件,卻可以用三天就把你打得稀裏嘩啦的”(11月15日《中國經濟週刊》)。

  “郭美美事件”讓紅十字會很受傷,相關負責人不僅不回避,反而主動提及“郭美美事件”,這種敢於面對敏感問題的勇氣值得欽佩。顯然,只有勇於面對“郭美美事件”,才有可能讓紅十字會走出信任危機。不過,紅十字會稱“郭美美事件三天毀掉紅十字會一百年”,未免有些誇張。

  説白了,“郭美美”充其量就是利用一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虛假身份來炫富、炒作的“小丑”。紅十字會被一個“郭美美”推入信任危機中,並不是“郭美美”多麼強大,而是因為紅十字會自身較為脆弱,不堪“郭美美”一擊。即使不會碰到“郭美美事件”,也有可能被其他事件推入信任危機中。

  眾所週知,早在“郭美美事件”之前,紅十字會系統就已經曝出“萬元餐”醜聞。在“郭美美事件”之後,紅十字會系統又曝出“公款買內褲”等醜聞。儘管紅十字總會與地方紅十字會“各自為政”,但屬於同一個系統,必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紅十字會不堪一擊,源於整個紅十字會系統的脆弱。

  進而言之,不僅是紅十字會不堪一擊,其他公益性組織同樣不堪一擊。究其原因在於,公益組織理應是“魚缸裏的金魚”,但我們的公益組織幾乎裹得嚴嚴實實。據民政部下屬機構的一份抽樣調查報告稱,在經歷了汶川地震、南方雪災等多次捐贈井噴後,約有75%的公益組織“完全不披露或僅少量披露資訊”。

  一方面是公益機構不積極披露資訊,另一方面又曝出各種負面新聞,公益機構自然而然經不起打擊。即便在“郭美美事件”之後,紅十字總會捐贈資訊發佈平臺上線試運作,依然錯誤百齣,這如何讓公眾重新信任紅十字會?顯然,一個真正透明的公益組織是不怕“郭美美”衝擊的,重塑形象的關鍵是徹底透明起來。

  在筆者看來,紅十字會之所以不堪一擊,除了紅十字會自身脆弱之外,中國公益事業整體脆弱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一個制度健全的社會,即使某個公益組織不願披露資訊,法律也會強制其披露資訊。比如,美國絕大多數州都規定公益機構必須向州總檢察長提交年度報告,包括機構現狀和人員變動等情況。

  也就是説,美國公益組織不但要向社會披露資訊,還要向司法機構定期披露資訊,帶有明顯的強制色彩,否則,就要遭到嚴厲查處。反觀我們的公益機構,不僅不向社會披露資訊,也不向司法機構提交報告,更不見因資訊遮掩而遭受查處。試問,“郭美美事件”如果發生在美國,有多少機會毀掉公益機構?

  儘管在“郭美美事件”之後,由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資訊中心負責的“中國公益慈善資訊報送平臺”建設正式啟動,預計明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明年還將出臺公益慈善捐助資訊管理辦法,屆時將強制規定公益組織均須公開慈善捐助資訊。但要看到,這樣的制度建設遠遠滯後於“郭美美事件”。

  而且,由於慈善法、捐贈法等重要法律呼籲多年不見蹤影,僅靠“中國公益慈善資訊報送平臺”和“公益慈善捐助資訊管理辦法”能否推動所有公益機構資訊徹底公開,還是一個沒有拉直的問號。筆者以為,只要公益資訊披露有瑕疵,或者公益機構有污點,都有可能再遇“郭美美”而被“郭美美”毀掉,因為公益機構是不允許有污點的,公益資訊是不允許被遮掩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