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毀了百年紅會論”的因果倒置

時間:2011-11-16 13:18   來源:濟南日報

  近日,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趙白鴿接受專訪時稱,郭美美事件3天毀了百年紅會,把紅會“打得稀裏嘩啦的”。她澄清,紅會其實不是慈善機構,而是人道組織,因為“社會捐贈做得不好,所以遭到了挑戰”。(11月15日《中國經濟週刊》)

  郭美美風波,儼如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讓紅會信譽轉瞬之間分崩離析。在慈善字典裏,“郭美美”或許已成敏感詞。

  在“諱言郭美美”多時後,紅會終於打破禁忌,正視起危機。副會長趙白鴿在《慈善革命:都是“郭美美”惹的禍?》報告中,聲稱要以郭美美事件為契機,洗心革面;而今,她承認紅會受到重創。她的“賺錢,請遠離紅十字會”、“深刻反思”等話語,也讓人幾分欣慰——— 刮骨療傷,總是以正視過錯為起點。

  反思歸反思,誤讀仍難免:“郭美美事件3天,毀了百年紅會”的話一落音,便激起輿論震蕩。“風起于青萍之末”,紅會信譽坍塌,“郭美美們”顯然撇不清干系;問題是,郭美美到底是罪魁禍首,還是“替罪羊”?她真有“一根杠桿撬起地球”的本事?

  郭美美微博炫富、虛構身份,確實是根導火索,不意間引爆了紅會的信譽危機。郭美美與紅會的曖昧關聯,讓公眾聯想翩翩。那些愛馬仕、LV包,也成了慷民之慨、中飽私囊的隱喻符號。個人炒作,在輿論倒逼下,升級為慈善業的病理髮掘。私人炫耀,引發蝴蝶效應,竟演變成慈善之殤。

  “禍患常積于忽微”,在郭美美事件上,紅會無疑栽了個“大跟頭”。它動搖了公眾的信任,固化了人們的慣性質疑。“郭美美風波後,紅十字會捐款暴跌”“深圳紅會7月份社會捐贈同比下降97%”等數據,即為佐證。

  但紅會的信譽塌陷,全是“郭美美”惹的禍?其實不然。郭美美事件,為禍雖巨,終不過是燃起紅會厄境的一根引線,是慈善沉疴浮現中的一段花絮。不是因郭美美炒作,紅會才積弊叢生,恰恰相反,郭美美事件並非一粒種子,而是“惡之樹”上結出的一朵花。

  在郭美美風波之前,紅會就是非不斷:“天價餐”、“善款挪用”等,屢屢讓紅會深陷輿論漩渦。在此之後,“詐捐門”、“中非希望工程”等醜聞又接踵而至。“狼來了”頻頻上演,信任難免內耗。

  這並非偶然,中國式慈善的僵局主要有:慈善資訊的能見度低,“玻璃口袋”只是奢望,機密化運作架空了社會監督;“雁過拔毛”式的利益攫取,消解了公眾的慈善積極性;慈善操作跳不出“行政化”的窠臼,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捐贈免稅機制匱乏;“被慈善”亂象叢生,成了道德綁架……無不如同“蛀蟲”,在咬噬著慈善的肌體。

  在此情景下,將紅會危機歸結為“郭美美之禍”,未免失之偏頗。若紅會真的這麼不堪一擊,那該反思的,當是慈善嬌弱的體制性癥結。光把鞭子打在“替罪羊”身上,終究不是辦法。

  不是“紅顏禍水”,只因積弊太深。“3天毀了百年紅會”的説法,實為因果倒置——— 紅會“病入骨髓”,郭美美事件無非是一次“急性發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