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掩蓋地溝油 川湘菜實為“騙子菜”?

時間:2011-10-11 14:35   來源:台灣網

  自元末明初,明末清初兩次大規模“湖廣填四川”以來,湖南菜係中的“辣”即在四川生根開花,最後發展到“麻辣”並存。一條“地溝油真假難辨,油條攤川湘菜成‘重災區’”消息,讓我豁然開朗,川湘菜的營養成分“辣”居然同地溝油有關。

  剛剛得到的消息,地溝油實際是個泛指的概念,是各類劣質油的通稱。可分為三類: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將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經加工提煉出的油;三是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後,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據《生命時報》報道,各地公安部門聯合破獲了一起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系列案件,摧毀了涉及14個省的“地溝油”犯罪網路。“地溝油第一案”的成功破獲,揭開了這條骯髒的黑色産業鏈,同時也暴露出“地溝油”回收監管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9月18日,央視《每週品質報告》在報道中又披露,“地溝油提煉出來的油竟能通過質檢,滿足國家標準”。這是否説明,地溝油真地改頭換面,堂而皇之地上了我們的餐桌?

  北京烹飪協會副會長、中國烹飪大師石萬榮表示,“消費者一般覺得地溝油肯定特別臟、渾濁、有怪味,其實不一定。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後的地溝油,和我們在超市買的桶裝普通油一樣清亮、乾淨,單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區分,也聞不出任何異味。有些不法商販通常還會把地溝油摻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較少,更是難以檢測。”真的無法杜絕地溝油進入老百姓“餐桌”嗎?我看,“收鬼放鬼”的仍然是餐飲企業自身,烹飪協會大師們就是地溝油好處的受益者,裝什麼好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經過加工的地溝油,不但能瞞過專家的火眼金睛,甚至連國家檢測標準都能“騙過”。以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為例,食用油檢測通常都是檢測酸價、苯並芘、農藥殘留等9項指標,單就這9項,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此次公安部破獲案件後,由浙江寧海警方送檢的10個樣品,按照現行的國標檢測,只有2個不合格。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研發室主任黃華解釋説:“不少地溝油生産商會針對標準調整自己的工藝,比如添加火鹼降低酸價,這樣一來,一些不好的指標就被掩蓋了。”

  很久以前,我們説市面上有疑似“地溝油”的東西在銷售,後來經過中國警察們的跨省偵破,終於真相大白:地溝油來自高科技企業,來自掌握高科技的科技人員和一些餐飲企業對消費者、對有關監督部門的聯合“作戰”。我不好説“地溝油利潤鏈”連接了多少食品行業從業人員下水。單就“地溝油真假難辨,油條攤川湘菜成‘重災區’”一文所表述的內容上看,一定不是小數目。

  川湘菜的“麻辣”很“麻人”。廚師們用調料(食品添加劑)勾兌出“色香味美”佳肴放到你身邊,的確很饞人。誘人的佳肴芳香讓你情不自禁的吃掉第一口,麻辣味道便佈滿你的嘴巴,再來一口也是“麻辣”,繼續吃就沒有感覺了。但是,你察覺“沒有感覺”桌上的菜,你已經吃完了。這就是川湘菜“麻辣”特色的獨特功效。我之所以説出,食客們食用川湘菜的操作過程,目的在於告訴大家,川湘菜是地地道道的“騙子菜”。

  前段時間,一些外地來川的記者朋友告訴我,川菜好吃,吃了回家“拉肚子”打針吃藥幾天不見好轉。當時,我還認為是水土不和(中醫診斷)原因。現在看到“地溝油真假難辨,油條攤川湘菜成‘重災區’”報道,我真傻眼了。(台灣網網友:黃晨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