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不起”的陽澄湖大閘蟹

時間:2011-09-26 14:55   來源:工人日報

  每天早晨習慣打開電視看新聞。近日陽澄湖大閘蟹每天都佔著一個新聞時段,堪稱新聞中的重點或重點裏的新聞。據家人説,其他頻道也紛紛出現陽澄湖大閘蟹的節目,告訴你煎炒烹炸的方法及介紹其中的各類營養物質,等等等等。

  金秋食蟹,或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食文化,就像中秋的月餅,正月十五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其實這還有點高抬了蟹,它其實充其量也就是個應時當令的食材。但今年金秋媒體上充斥著陽澄湖的大閘蟹。與月餅、元宵、粽子不同的是,以前從沒有哪個品牌的月餅、元宵等能天天在新聞裏被如此關注的,關注的內容甚至包括從飼養到捕撈,從上市時間到品質鑒嘗,從如何識別産地大閘蟹到如何辨別防偽標識,還專門介紹這個湖裏養的蟹的銷售渠道……

  僅看新聞,陽澄湖的大閘蟹,似乎離我們很近。

  然而,打開陽澄湖大閘蟹的銷售網頁,你會發現,它其實離我們普通消費者很遠。就兩個品型的陽澄湖大閘蟹價目表給讀者看,380型雌蟹,二兩一個的,每市斤380元,1580型雌蟹,四兩一個的,每市斤790元。陽澄湖大閘蟹的最高品型是2380型的,價格……最好別問了,相信與你我沒多大關係。就北京而言,最低工資是1160元,最低生活保障是每人平均480元,一個月的收入能換幾隻陽澄湖裏的螃蟹?拿你的收入一除,就清楚了。

  筆者的朋友月薪四五千元,按稅務部門的統計,在繳納工資稅那個群體的邊上,算是中等收入家庭。每到秋末,他説也與家人湊趣食上一兩回螃蟹,但從未買過陽澄湖的螃蟹。這個價位,讓中等生活的北京市民都望而卻步——北京市民的平均收入在全國算較高的吧,還有絕大部分消費者達不到這個收入水準。僅從這一點看,陽澄湖的大閘蟹,其實離我們這些消費者很遠。

  但新聞裏卻偏偏天天介紹這個品種的螃蟹。

  其實,北京市場上的螃蟹品種很多,價格都遠沒有陽澄湖大閘蟹那麼高。筆者到市場上轉了一圈,與其同等大小的螃蟹,每市斤只有33元、75元。就在位於北京立水橋的海鮮大市場裏,就見一些消費者挑上幾隻肥蟹,讓旁邊的攤主就地煮食。一食客還對筆者説,一家人,六七十元的消費,愜意得很。其實,這才是大眾過的日子,也才是我們經常説的民族傳統中的食文化。可惜媒體不太關注。

  百姓消費是近年來政府和社會各階層十分關注的問題。通過節慶關注民族傳統文化,引導消費,發展經濟也無可厚非。“秋風起,蟹腳癢”,提醒人們吃吃螃蟹本也沒啥可奇怪的,但是,只關注一個地域,只關注一個品牌,而且離百姓的消費距離還那麼遠,這就奇怪了,且有失偏頗。難道別的産地的螃蟹就不好吃?我國的螃蟹生産地域廣,品種多,湖、河、江海、塘,沒有不生産的地方。要是某個産地、某個品牌的養殖戶、商戶老王賣瓜倒也罷了。媒體全力做一個地方,一個品種的商品宣傳,那就讓人難免懷疑動機。

  筆者還是希望在早間的新聞裏能提供給離百姓生活距離更近些的資訊。對絕大多數觀眾來説,知道如何識別地溝油、染色饅頭、瘦肉精肉、問題奶粉,遠比學會區分是從哪個湖或塘裏養出來的螃蟹更為迫切;知道政府如何平抑物價、抑制通賬這些涉及國計民生的政策措施,遠比知道那些可望不可及的陽澄湖大閘蟹重要。特別的商品是留給特定階層的,休閒時段説説也無妨,但請別佔用早間的新聞時段。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