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交通擁堵,北京市政府向周邊居民開放機關大院停車場,實行錯時停車。工作日下班時間居民車輛可在機關大院停靠,節假日可全天停靠,每月收費為150元。(7月31日《廣州日報》)
交通擁堵,車位難尋,這一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待解難題,不只北京獨有。假如説公車私用令人痛恨,那麼北京市政府倡導實施的“公位私用、與民共用”舉措,則無疑是一種凸顯服務本色的親民高招。
近些年來,隨著服務意識的不斷增強,不少政府機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確實得到了極大改觀。但實話實説,像“路難行、車難停”這樣需要方方面面齊抓共管的問題,卻越來越多地成為了市民群眾焦慮的熱點。就停車難來説,社會公眾其實也早有呼聲,適當推進機關車位與民共用,既是緩解車位不足困難的便民之舉,又能大大提高機關車位的利用效率,實乃一舉兩得的有效之舉。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比起具體牽涉自身部門的有關服務,對於停車難這樣貌似與自己關係不大的問題,哪怕公眾反映再多,輿論呼聲再響,有些政府機關的確還不能很好地形成共識,將其視作“方便群眾辦事”的又一入腳處和著手點。當然,這其中的有些原因,也理解:一是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解了社會的難,則必然添了自身的忙;二是怕外人進入單位造成管理問題;三是擔心率先推出這樣一種服務,會不會因為收費問題而引來外界的誤解和質疑;四是有的單位衙門習氣深重,不情願讓自己有特權意義的資源為民服務等等。
值得欣喜的是,北京市政府的先行先為、公位私用,不單單化解了某些機關部門的後顧之憂,事實上也起到了一種引領風氣的榜樣作用。先把有償停車的話題置於一邊,各地的機關車位,如能像北京市政府那樣錯位利用、服務公眾,其實是一種很具現實針對性的服務民眾良策——什麼叫創新社會管理?似北京這般,目光瞄準機關單位的內部車位,努力成為與民共用的服務資源,堪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屬於有益的管理創新。
城市停車難的問題,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得到迅速解決。由此人們也想到,機關車位公位私用,也要切忌搞成為創新而創新的三分鐘熱度。因此,有關方面不妨在推出與民共用的機關車位裏,搞個統計顯示牌,哪些是一如既往地堅持了下來,哪些則虎頭蛇尾地很快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