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反腐,很花很暴力

時間:2011-07-26 10:58   來源:法制日報

  針對水滸文化的反腐內涵,山東省梁山縣進行深挖整理,提煉總結,日前在此基礎上建成國內首個“水滸特色”廉政教育基地。當地水滸文化研究專家進行整理,形成了水滸反腐“十八招”,即18個經典故事,包括:除暴安良、威武不屈、抱打不平、伸張正義、倡樹正義、勇於抗爭、以身作則等(7月25日《人民日報》)。

  反腐自然是重要的時代課題,而以民間故事作為教材、從古典文學名著裏汲取智慧、加強廉政教育也未嘗不可。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將一部描述“草莽英雄”傳奇的小説“提煉”為廉政教育內容,實在是太過牽強附會,甚至有製造炒作噱頭的嫌疑。

  事實上,水滸傳裏所弘揚的“除暴安良”以及“抱打不平”的俠義精神,固然有其一定的可取之處。但在現代文明社會,這種過度強調個體作用和個體價值、以封建道德倫理為支撐的“英雄主義品質”,早已被蕩滌進了歷史的故紙堆,與時代精神格格不入。以此融入反腐理念,不僅不倫不類,還有鼓吹暴力反腐的味道。水滸英雄們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刀光劍影中維護社會正義,但作為現代人則不能,反腐只能依靠完善到位的制度而不是哪個人的“俠客行”。

  “水滸反腐”,這讓我想起了前些年某市推出的“反腐網遊”——《清廉戰士》,據説這是國內第一個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路遊戲。但熟悉網路遊戲的人都知道,在網遊中,絕對的“無暴力”是不可能的。“清廉戰士”依靠什麼去“除惡扶善”?無非是通過層層設定的“戰鬥”來完成,那麼,在這樣的過程中,遊戲者所宣泄的是個體對於貪婪和非正義行為的憎恨與厭惡,體驗的是按照“英雄”意志盡情懲姦就能維持社會正義的個人快感——“水滸反腐”基本上也是如此,很容易對社會形成“正義的誤導”,將社會反腐引入“個體道德法官審判”的誤區。

  反腐是一種具有科學性、長期性、執行性和公共理性的制度活動,在現代文明的視野下,社會大眾對於正義的渴求和對於醜惡的懲罰,只能依靠法律制度來實現。當前我們需要做的是健全法制,堵住任何一個可能誘發腐敗的制度漏洞,要用法律制度規範、分解、監督、制約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同時要強化公共監督,讓權力的運作置於陽光之下。這才是反腐的要義所在,而所謂水滸反腐十八招終歸是“很花很暴力”,削弱了廉政教育的嚴肅性,其有意或無意宣揚培育的“俠客激情”,與現代文明和法制相悖,值得商榷。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