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反腐”不過是消遣談資

時間:2011-07-26 10:3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針對水滸文化的反腐內涵,山東省梁山縣進行深挖整理,提煉總結,日前在此基礎上建成了國內首個“水滸特色”廉政教育基地。這個廉政教育基地投資25萬元,建設面積300余平方米,投資金額和基地規模都不算大,但它還是引起了不小的爭議。(7月25日《人民日報》)

  當地官方對“水滸特色”廉政教育基地的功效信心十足。當地水滸文化研究專家對《水滸傳》進行整理,形成了水滸反腐“十八招”,包括除暴安良、威武不屈、抱打不平、伸張正義、倡樹正義、勇於抗爭、以身作則等。在梁山縣水滸文化研究院院長張玉生看來,水滸故事裏的廉政文化很豐富,比如對官府腐敗的揭露,比如起義軍隊伍的管理和自律等等,這些故事對反腐都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水滸傳》當然是一部與“反腐”有關的小説,水滸中好漢英雄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俠義精神一直在坊間傳頌。但是,在靠法治反腐的當下,“水滸式”的反腐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作為一部古典名著,“水滸式”反腐的重要特徵是“路見不平一聲吼”,殺富濟貧中固然體現著正義訴求,但江湖叢林法則也無處不在。除暴安良的背後,更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勃興。而當下社會反腐靠什麼,靠的是不斷完善的監督機制、問責機制等制度性工具,靠的是法治軌道內的長效機制,而遠遠不是僅僅依靠個人英雄主義的俠肝義膽兩肋插刀,更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江湖法則。如果“水滸式”反腐真的有時代借鑒價值的話,那麼當小學生在作文裏寫到“有本事你就去殺貪官”的句子時,輿論也就不會為此驚詫了。暴力,在當下社會遠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也不符合現代社會的運作規則。

  “水滸反腐”,總讓人不自覺想起其他一些花樣百齣的“反腐新招”。比如媒體報道過的反腐撲克牌、廉政掛曆等等。寓教于樂的反腐動作不能説一無是處,但這些花拳繡腿式的新招往往都是流於形式罷了。就拿“水滸反腐”來説,利用當地特色文化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有可取之處,但是如果把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與封建社會的倫理觀念混為一談,是不是很不“靠譜”?網友們説得好,製造噱頭、牽強附會,娛樂化、庸俗化的做法,對廉政宣傳教育只能起到負面作用,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水滸反腐”在當下社會反不了腐,只是徒增了一些公眾談笑的話題而已。或者,當地又利用這個有些可笑的談資博取了一些知名度而已。

編輯:王亞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