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房子”,千萬別再“搭錯車”

時間:2011-07-11 13:41   來源:錢江晚報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句被廣泛調侃的宣傳語用來形容黃小山再貼切不過。這個網名“驢屎蛋兒”的北京市民,從我做起自投14萬元建設垃圾處理項目“綠房子”,月底即可投入使用,可對兩千戶居民垃圾分類處理並回收利用。

  《破爛王》的故事要重寫了。記得這部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的電視劇裏,破爛王刻苦奮鬥最終成為鋼鐵大王。如今,看看一座座垃圾圍城的城市吧,破爛王才是這個世界的先鋒隊。據“驢屎蛋兒”介紹,目前全國已有6個環保組織共計12人來幫助他運作“綠房子”。“我們將把每家每戶的垃圾袋打開,然後進行分析,比如塑膠中的各類成分分別是多少,每包垃圾中有價值的物質有多少等等。”用數據來證明垃圾中到底有多少可以利用的資源和財富,把分析測算結果上報給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

  “驢屎蛋兒”因為反對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鎮阿蘇衛建設垃圾焚燒廠而走上環保道路。這和廣東番禺市民當年反焚燒的焦慮一樣。不過經歷了三年的抗爭和對話,不久前番禺市重新公佈了廠址“5選1方案”,新廠2014年投産。問題的焦點已經轉換成:從要不要建焚燒廠轉化成在哪建。當然我們不能説這是市民反焚燒行動的失敗,通過這次政府和公民廣泛深入互動,垃圾分類破題已經讓所有人無法回避。如黃小山所説,“我不想指責誰,也不想抱怨誰,只想用事實證明,我一個普通公民都能做好的事,政府更應該有能力做好。”

  當然,從目前垃圾焚燒佔據主流態勢看,我對“綠房子”項目謹慎樂觀。首先是政府的“決策基礎”問題。政府決策是否能像“綠房子”紮根社區?“決策基礎”前移,移到垃圾産生的地方,移到垃圾處理的前端,移到居民的家裏。其次是,“綠房子”垃圾分類模式重在“精細管理”,而政府管理是否能步調一致從“大類粗分”轉變為“精細管理”?生態文明不是單單“政府説了算”,而是由政府發動走向公眾參與,由政策補貼走向産業盈利,由垃圾減量走向少排放、零排放的過程。再次,垃圾焚燒廠有錢有勢,垃圾分類費時費力,一些地方政府很容易“被捕獲”,成為垃圾焚燒的代言人。因此多地的“綠房子實驗”最後無一例外都成了“破房子”。

  説到底,這不是垃圾分類本身正確不正確的問題,而是我們的社會管理能否儘快轉型的問題。日本政府上世紀80年代推行垃圾分類,到2008年垃圾減少44%,垃圾焚燒廠無垃圾可燒,從25個減少到15個。這與政府轉型、公民參與和産業升級三者良性互動密不可分,任何一方踏錯步點的結果將是再次“搭錯車”。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