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我國首條省際地鐵線開通試運作。“上海發佈”新浪官方微博發佈這條消息後,網友們頻頻轉發、評論,傳遞欣喜之情。從江蘇昆山搭乘地鐵,只需7元錢、70分鐘就能到上海市區。與高鐵、高速公路相比,地鐵具有搭乘便捷、票價低廉、班次密集等優勢,成為城市公交的一種延伸,這條省際地鐵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相關城市居民的生産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省際地鐵的開通運作,打破了過去交通建設的局限,突破了行政區劃隔斷,這種突破具有樣本意義。城市軌道交通是市政基礎交通設施,以往還沒有跨省域連通的先例。此次地鐵突破行政區劃隔斷,實現真正意義的互通,不僅提速了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強化了大區域的同城效應,也為正在高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網路的各大城市群提供了示範。
可以預見,這條省際地鐵開通,將使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輻射效應進一步增強,對昆山乃至蘇州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拉動作用將逐漸顯現,將有力促進“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
與“硬體互通”相比,“軟體互通”還需下更大功夫。兩地市民關注的乘車條件是否舒適,交通換乘是否便捷,公交能否跟上,資訊服務能否更貼心,跨省域電話如何省錢,如何破解困擾大多數地鐵城市的地鐵站與出發地或目的地“最後一公里”接駁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用心解決。
如今,“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規劃相繼出臺,“一體化”是其中的基本走向。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真正的區域融合發展與一體化,交通方式的轉變與促進始終是一種外部推動性因素。交通解決人們出行的問題,但真正在異地生活所面臨的問題還有待解決,比如醫保、社保和公積金的異地聯動使用與結算等,這些都需要有關部門在戶籍制度、稅收安排、醫療和社保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只有這些實質性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要素體系打通並健全後,區域一體化、同城化的成果才能讓更多人共用。(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