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急著給網際網路金融找“婆婆”

時間:2013-08-07 10: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阿裏餘額寶之後,蘇寧易付寶也將搶灘理財産品市場,在傳統金融業“攪局者”層出不窮的當下,網際網路金融正受到來自監管層史無前例的關注。(《第一財經日報》8月6日)

  目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風起雲湧、如火如荼。電商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代銷各種金融産品、餘額寶理財産品、人人貸網路(P2P)平臺等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等融資難的問題。它們在看似銅墻鐵壁、密不透風的正規金融體制上鑿出一個透氣孔,對傳統體制內金融主體帶來了衝擊,有利於打破壟斷。

  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引起專家學者特別是金融專家們的廣泛關注和讚賞,稱其將給中國金融業注入新的活力,帶來影響巨大的變化。而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一直持觀望態度,並未做出表態。筆者分析,主要是因為網際網路金融創新太快,監管部門一時還沒有緩過神來,需要時間觀察研究和消化。

  值得欣慰的是,近期,央行率先對網際網路金融發聲,給予它以高度評價和肯定:“網際網路金融業在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之間,提供了有別於傳統銀行業和證券市場的新渠道,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網際網路金融業依賴大數據分析有助於解決資訊不對稱和信用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産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面,尤其是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受益。”這個評價非常之高,説明央行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研究後,對網際網路金融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接下來,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是否會“加強”,以至於影響其蓬勃發展呢?筆者認為,對此不必立馬在監管上大動干戈,更不必著急給它找監管“婆婆”。

  監管目的在於防範風險,保護投資人利益。從目前情況看,電商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資金結算平臺衍生出的各類金融工具等基本上是安全的,風險並不大。最讓人擔心的是人人貸(P2P)金融風險。不過,以筆者了解到的情況看,人人貸風險沒有想像的大。即使有風險,由於産權主體和法律責任主體都非常明晰,承擔風險者沒有任何糾紛,不會對社會造成多大負面影響。同時,人人貸網路經營者都儘量只做中間交易平臺業務,而避免參與到擔保中,所以風險可控。

  網際網路金融誕生有兩大特點:一是誕生於創新。長期以來我國金融體制的一大弊端是,金融資源配置嚴重不公,使得中小微企業長期患融資饑渴症。國家無數次採取措施,都未能衝破僵硬的金融體制樊籬。在這種情況下,以馬雲領銜的阿里巴巴集團,率先借助電商平臺創新出電商小貸公司。隨後,一系列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開始出現。二是完全誕生於市場。孕育、誕生都深深植根于市場之中,沒有一點計劃經濟色彩。網際網路金融可以説完全是由市場機制主導的。

  如果監管之手過早伸向這一領域,有可能扼殺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活力,並影響其發展。現在的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以及各級政府的金融辦公室,對金融監管的職責都非常明確,完全能夠對號入座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的各項業務,不必再找新的“婆婆”。(余豐慧)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