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世寶看A股定價缺陷

時間:2012-11-07 13:41   來源:新京報

  A股的定價陷阱造成價格奇跡,造成市場大起大落,吊詭的是,監管層越是想保護散戶越是讓散戶欲哭無淚。

  A股市場IPO到底由什麼定價?

  11月6日,浙江世寶A股報收于每股15.19元,H股為2.50港元(約2元人民幣,兩者價差約7.59倍)。

  浙江世寶是典型的定價陷阱。回歸A股之時,以H股價格作為參照係,這是還利於投資者的舉措,但上市之後不出所料遭遇爆炒,遭遇非市場的指責。

  如果沙盤重新推演,浙江世寶以本擬發行6500萬股,融資5.1億元的規模推向市場,可以預料,圈錢指責將甚囂塵上。人們會質問,同一家公司,為什麼在香港與內地價格相差如此之大,為何厚愛境外投資者虧待內地投資人?這樣的指責在“兩桶油”、大型金融機構登陸A股以來,從未斷絕。

  浙江世寶與其他小盤股一樣,對遊資具有致命吸引力:首先,存在溢價空間,發行價從2.58元當天上漲626.7%;其次,流通盤小,億元資金就可控盤,如此規模的資金對遊資不過是小菜一碟。監管層與上市公司的警告不管用,資金與利益才是硬道理。

  “兩桶油”的發行剛好相反,2001年在中石化發行時,相比于4.22元的A股發行價,H股價格剛剛2元出頭,A股相比H股存在一倍差價。更離譜的是中石油,其2007年回歸境內上市,當時中石油香港H股上市每股1.27港元,A股上市發行價每股16.7元,上市當天開盤價飆升到48.6元。這被視為不保護境內投資者的典型案例。

  從A股走熊之後,小盤股在內地溢價高,而大盤股在香港市場溢價較高。目前,共有79家A+H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為10.85萬億元,其中A股與H股價差在15%以內的公司共有33家,大部分是大盤績優藍籌股。

  內地投資者對價差視而不見,對於投資藍籌股的呼喚充耳不聞。原因很簡單,大盤股在境外資本市場服從於全球定價體系與國際操盤者,本土資金定價權較小,回歸內地市場時往往加上資金、制度等溢價;小盤股則多操縱于內地大資金手中,只要有題材、便於操作,溢價往往高出香港市場,是地頭蛇們的傳統地盤。很難想像,會有遊資試圖撬動中石油、工商銀行等股票,但撬動當地小公司股票,手到擒來。

  如果兩地資本項目可以自由兌換,相信差價早就被逐利資金填平,也免得監管層在IPO時左右為難。但目前兩地資金無法自由來往,ETF投資只能間接影響境外上市公司價格。

  各方應正視現實,而後對症下藥。對於境內市場而言,內幕交易、人情定價、政策定價是問題的核心,因此,監管層只要嚴打內幕交易、讓詢價、定價等利益關聯方為自己的定價負責即可,讓信用污點追隨這些機構十年,通過查處、和解等方式讓造假者痛不欲生,就算盡到相應責任。監管層的眼睛要離價格稍遠一些,離異動稍近一些。

  至於境外上市,民企由市場説了算,國企已經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讓境外投資者獲得了厚利,理應明白一個道理,上市有成本,上市有風險,上市並不等於圈錢。如果認為定價不準確,國企可以暫緩到境外上市,或者真正成為公眾公司後再到境外上市。

  A股的定價陷阱造成價格奇跡,造成市場大起大落,吊詭的是,監管層越是想保護散戶越是讓散戶欲哭無淚。市場才能讓人成長,公平的環境是最好的保護,至於難抵妖股誘惑的散戶,讓他去吧,貪婪與投機紮根於人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