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家庭計徵個稅是不可為還是不為

時間:2012-07-24 10:11   來源:法制日報

  據報道,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從13億人口這個整體來觀察,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需要權衡的問題將會使稅制變得相當複雜,特別是勞動力、人口和家庭的流動,會使成本高到難以實施的地步,所以“我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7月22日《北京晨報》)。

  近年來,輿論呼籲我國個稅制度改革,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之所以如此,從理論上看,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可以有效地彌合第一次收入分配的差距,更好地促進社會公平,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義。

  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在我國目前確實有著現實的困難。比如,流動人口超過兩億,出現了“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夫妻分離”等大量跨越時空的家庭結構,還有法治環境不佳,主動報稅意識不強,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還不健全,稅務部門核定難度大等等。然而這些困難,並不能成為按家庭計徵個稅真的不可行的理由。

  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作為一種最優選擇,基於我國的國情,即使有困難也應該克服困難逐步完善實施。從技術手段上似乎也沒有那麼困難,只是在保持目前徵收起徵點、代扣代繳的基礎上,多了一道程式而已,就是年終的家庭申報,根據申報家庭所申報的家庭詳細情況,該減免的減免,該補交的補交,重新核算應繳額,實行“多退少補”就可以了。

  實行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稅務部門的工作重點將從徵稅轉為核查。於是真正的擔心就出現了:一是現有的稅務部門人力夠不夠?徵稅成本會不會太高;二是稅務腐敗如何預防?第一個問題,根據各國的經驗,中國的稅務人員與納稅者之比並不比其他國家低,完全可以通過內部挖潛來解決。第二個問題,解決稅務腐敗,只能依靠法律,除了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之外,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就是最好的辦法。

  實際上,目前中國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主要的現實問題,一是整個社會還沒有完全實行電子清算,一些隱性收入無法統計,可能導致實際上的逃稅行為;二是由於目前的戶籍制度改革滯後,使得戶口簿所反映的家庭結構與實際的家庭結構不一致。

  問題在改革中産生,也只有通過改革來解決。目前,究竟是誰最不願意完全電子清算,實現財産的完全透明化?是誰在阻礙戶籍制度的改革?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還是利益既得階層?説穿了,“我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背後還是利益既得思維在作怪。

  現在,有一種論調説“與其針對一個個家庭去解決稅負公平問題,倒不如從整體上實行低稅負、寬稅基以及簡單、透明的稅制,利用獲得的稅收收入再去補低,從而實現整體的社會公平。”這種説法看似很有道理,但“針對一個個家庭的稅負公平”是看得見的,感受得到的;而“整體的社會公平”往往容易讓公眾陷入無感狀態,成為了“被”公平。實際上,“針對一個個家庭的稅負公平”與“整體的社會公平”並不矛盾,一個個家庭的稅負公平是整體社會公平的基礎,沒有一個個家庭的稅負公平,除非有從出生到墳墓的社會福利保障,公眾可能永遠不會感到真正的公平。(郭文婧)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