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家庭徵個稅不妨且試且行

時間:2012-07-23 10:43   來源:廣州日報

  不妨選擇穩妥、風險最小的改革路徑,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進行個稅改革試點,且試且行。

  “我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這是財政部科研所副所長劉尚希的最新觀點。劉尚希説,雖然按家庭來徵收累進個稅似乎簡單合理,但是從13億人口這個整體來觀察,需要權衡的問題將會使稅制變得相當複雜。

  稅收關乎每一位國民切身利益,每一次拋出涉稅話題,總能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個稅如此,按家庭計徵個稅更是如此。可惜,歷史似乎總在重復,民間與官方人士在這個問題上基本處於“雞同鴨講”的狀態,理解不同,各自表述。

  同等的個人收入,不同的家庭支出,不同的經濟負擔,按家庭計徵個稅比現行“一刀切”的個稅,其公平性、合理性、人性化不言而喻。畢竟,同樣收入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與丁克家庭之間剛性支出不可同日而語。對按家庭計徵個稅的義理,哪怕是對此舉最堅定的反對派,也不敢輕易出言否定。他們把更多的原因歸咎於技術細節,比如網路未備、成本太高、稅收流失,乃至“國情論”等,總之是“條件不成熟”,暫不可行。

  確實,假若萬事俱備:在全國範圍內每一位納稅人都有永久稅號,個人報酬完全貨幣化,不存在實物分配和實物福利,所有人都沒有灰色收入,稅務與銀行、海關等建立起完善的聯網,國人的納稅意識空前高漲等,再加上稅務部門願意推行更合理的徵稅辦法,公共財政願意適當減少個稅收入的兩股“東風”,按家庭計徵個稅便可“輕舟過萬重山”。問題是,我們要坐等桃園裏的桃子全部熟透之後再吃,還是熟多少吃多少,甚至適度運用催熟技術,將桃子催熟?

  沒有“第一步”,何來“進一步”?前怕狼後怕虎,患得患失,非等到所有條件都成熟才開始考慮,那麼個稅改革永遠只能逡巡于起徵點微調多少的門檻前,而未能前探一步。羅馬不是一夜建成的,沒有過百年的試錯、糾錯,發達國家的個稅徵收制度也不可能日趨定型、成熟,成為別國的治理範式。可見,比技術更難克服的是某些人的意願。安於現狀,耽于惰性,改革的意願不足、動力缺乏,“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便無從談起。

  馬上實施確有難度,但事在人為。未能全面鋪開,不妨選擇穩妥、風險最小的改革路徑,選擇條件相對成熟的城市進行個稅改革試點,且試且行。經過多年的稅務資訊建設,許多大城市的個稅資訊已經覆蓋大多數的工薪階層,已經具備了綜合稅制改革的條件。如同當年批准上海、重慶試點房産稅一樣,綜合稅制改革可以考慮在經濟較發達、基礎資訊匯集比較齊全的地方先行先試,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再實現更大範圍的覆蓋。或者,採取相對簡單易行的折中修正方案,基礎個稅加家庭參數——將納稅者家庭負擔折算成納稅系數,對“一刀切”的個稅進行因人而異的適度修正。

  公眾原諒改革出錯,但不允許不改革。以家庭為主要徵收單位的個稅綜合改革是大方向、大趨勢已無爭議,既然如此,就要擱置爭議,及早試推,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完善,由點到面,全面開花。今時今日,再以種種藉口搪塞、推遲個稅改革的做法,是不合時宜的。(練洪洋)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