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還只是“狼來了”?

時間:2012-07-23 10:54   來源:人民日報

  6月29日東風悅達起亞第三工廠破土動工,設計産能30萬輛。如果算上7月10日正式投産的東風本田第二工廠,以及提前投産的北京現代第三工廠,5月以來,已經有八家車企宣佈奠基或投産新工廠,最終産能之和超過了200萬輛。

  一邊是進入“微增長”時代的車市,一邊是車企扎堆逆市擴産。産能過剩真的要逼近中國汽車産業了嗎?筆者以為,判斷是否産能過剩,要借用“三種眼光”。

  首先,是歷史的眼光。我們必須看到,迄今為止,一輪一輪關於中國汽車産業産能過剩的擔憂,只是伊索寓言中的“狼來了”,還從未大面積變成現實。

  記得早在車市井噴式增長的2003年,針對當時上海、長春、北京、廣州等城市宣佈打造世界級汽車城、規劃産能超出“十五”汽車市場預測需求近一倍, 業界曾發出汽車産能過剩的擔憂。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不僅上述四個城市以超百萬輛的年産量躋身世界級汽車城之列,東、中部幾乎所有省會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汽車工業。

  其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如同經濟增長的週期波動,中國車市的發展也有波峰和波谷。今年以來,車市增速明顯放緩,形勢與2004年底、2008年下半年十分類似。不過,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車市依然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記得2004年車市陷入低潮時,大眾放棄了計劃中的上海大眾新工廠擴能項目。在接下來的一輪車市增長中,産能不足成為困擾上海大眾發展的瓶頸。上海大眾總經理張海亮表示,為應對産能瓶頸,前兩年,上海大眾不得已壓縮了斯柯達品牌暢銷車型的生産計劃。“如果産能充裕,進入中國5週年的斯柯達品牌,銷量會比現在好很多。”

  第三,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問題。汽車産能是一個伸縮性很大的變數。一般而言,車企投資新工廠至少要分兩期完成,一些行事謹慎的車企更是採用一次規劃、滾動發展的模式。此外,即便是硬體配置達到了設計産能要求,車企還可以通過單班、雙班、三班兩運轉等方式,主動調控生産能力。

  以東風悅達起亞第三工廠為例,雖然設計産能30萬輛,但一期産能僅有10萬輛。如果市場嚴重供不應求,通過用工模式調整,新工廠的産能極限可以達到40萬輛以上。因此,別看八家企業最終産能之和超越了200萬輛,但在2014年左右,能夠達産的總量也就在100萬輛左右。

  最後,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如同在車市“微增長”情況下,車企市場表現旱澇不均一樣,是否應該超前規劃産能,同樣因企而異。縱觀近期宣佈奠基或投産新工廠的車企,有的企業産能嚴重不足,有的是完成全球大戰略的需要,還有的是市場的新進入者,客觀地説,還不能算作冒進。

  那麼,本輪關於車企産能過剩的擔憂,是否還會像傳説中的“狼來了”一樣,只是杞人憂天?這樣判斷也許更加準確——從長遠看、全局看,中國汽車産業不會形成大面積産能過剩;但是,從短期看、局部看,那些品牌力、産品力不強,資金實力不夠雄厚,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逆市擴産依然需要格外謹慎。(王政)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