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穩投資”應以調結構為重點

時間:2012-07-19 10: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2012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累計增長20.4%,延續去年年中以來的週期性放緩趨勢,但受5月份以來“穩增長”政策支援,放緩態勢有所減緩。綜合各種因素,下半年投資將在20%左右,保持總體平穩的態勢,這主要取決於“穩增長”政策的力度以及一系列改革推動的強度。當前,新一輪固定資産設備更新週期啟動尚未出現,投資增速總體仍處於週期性放緩通道,短期刺激政策雖有必要但可持續性較差並可能帶來新的問題,下一步政策關注的重點應為投資結構調整和效益提高。

  投資放緩是週期規律

  下半年以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投資仍將處於放緩通道,這既是經濟週期規律決定的,也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

  經濟週期規律決定當前我國投資仍處於放緩通道。一方面,技術進步週期正處於底部。新技術沒有重大突破,經濟和産業發展能夠分享的“技術紅利”逐步弱化,而且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不斷縮小,後發優勢也逐漸趨弱,如果盲目大規模擴大投資只能導致産能過剩問題進一步嚴重。另一方面,固定資産設備更新週期也正處於底部。目前,傳統産業的産能嚴重過剩,新興戰略性産業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大規模産業化應用的新興産業設備投資機會還沒有出現,企業新一輪固定設備更新投資高潮短期內也不會出現。因此,投資放緩是一個中長期趨勢。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也要求投資增速需要有所放緩。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求看,長期以來,我國投資率保持了高位運作,2006-2010年平均達到44.5%,2011年更是達到49.2%的歷史高位。長期高投資形成了巨大的産能,與社會的消費能力日漸脫離,進而導致總供求之間嚴重不平衡。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外需保持低速發展的條件下,要求投資有所放緩,投資與消費比例向合理的水準回歸。另外,我國投資長期保持高增長是以資源能源的高投入為支撐,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資源消耗大的生産能力和産業體系。因此,原有發展模式所支撐的高投資率對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極為不利,需要降低。

  “穩增長”支援投資平穩增長

  首先,“穩增長”政策基調得到地方政府廣泛認同。2012年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推進“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按期實施,啟動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據不完全統計,5月以來,先後有廣東、甘肅、福建、山西、黑龍江、陜西、河北、四川、浙江、江蘇、雲南、貴州和湖南等13個省出臺相關措施,部署穩定經濟增長。從各地方出臺的“穩增長”方案來看,大多把“擴大投資”作為主要途徑,這為投資保持平穩增長奠定了較好的“地方”基礎,地方政府投資項目或加快恢復。

  其次,下半年投資增長的貨幣環境將進一步改善。下半年,CPI增速總體仍將延續放緩態勢,從翹尾因素看,後面6個月均在1%以下且越來越小,而豬肉價格持續回落、夏糧豐收等因素決定了佔比最大的食品價格漲幅有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短期也難以回升,輸入性通脹因素也較小,即便考慮進推動要素價格改革的因素,全年CPI也很有可能保持在3%以下。因此,貨幣供給量、新增信貸以及繼續降息的空間仍然存在,這就為投資平穩增長提供了較好的貨幣環境。

  第三,鼓勵民間投資和減稅政策的切實執行將有利於投資恢復增長。鼓勵民間投資增長的相關細則陸續出臺,如果政策得以切實執行,將大大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體制障礙,並對民間投資增長髮揮積極作用。此外,在稅收高速增長的條件下,政府減稅的空間不斷增大,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減稅的政策如果得以貫徹落實,也將從長期角度有助於投資的增長。

  “穩投資”應以調結構為重點

  從統計面看,按照我國分行業投資的統計,20個主要行業中,製造業投資、房地産投資、基礎設施投資這三類佔全部投資的84%,因此,這三個方面的投資基本穩定將對穩增長髮揮積極作用。目前製造業産能進一步放大,巨大的産能面對外需持續萎縮的大環境,製造業將長期處於“去産能化”的艱苦過程之中。製造業投資短期內應是“做減法”,而非“做加法”。而房地産投資目前仍處於放緩態勢,受資金環境改善以及剛性和改善性需求預期調整,成交量有所恢復,未來房地産投資也將有所上升。目前,基建投資增速大幅回升,這主要與交通投資恢復有關,考慮到我國城鎮化主導的投資格局逐步形成以及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仍然較大等因素,基礎設施投資將成為支撐投資的主要力量。綜合來看,下半年以及全年固定資産投資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速在20%的可能性較大。

  當然,本輪“穩投資”是在經濟潛在增長率放緩、經濟週期性下滑以及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等因素疊加在一起的背景下實施的。中央提出擴大投資穩定經濟增長政策的根本初衷在於,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的前提下,著力推動經濟轉型,並且逐步培育新一輪經濟增長點。因此,“穩投資”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它必將不是簡單的增加投資規模,而必須要以投資結構調整和效率提高為條件,才能切實地實現其初衷。(徐策)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