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債券市場

時間:2012-07-17 09:5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世界銀行在《中國2030》報告中曾表示,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30年再度位居全球榜首。值得關注的是,以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衡量,中國的生産率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中國要提高生産率並縮窄與美國之間的差距,需要建立起強健的體制框架,來支援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經濟,從而不斷提高經濟效率和生産率。

  增強體制框架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進行金融市場改革以利於更好的資本分配 ,進一步發展債券市場就是其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與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相比,債券市場可以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投融資需求,優化資源配置。

  引導投資者真正參與債市

  債券市場是將借款人與投資者銜接起來,進行資本配置以及定價風險最為有效的機制。但是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中國金融市場中,市場監管主要關注在供給方面,也就是債券的發行方,而對於市場的另一方即投資者不夠重視。投資者需要發揮作用,建立一個強健的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可以作為案例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2005年以來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這些機構投資者能夠促使發債人更為專業化的操作,從而促進債券發行規模快速增長。

  只有當投資者真正作為平等的一方參與資本市場,並且對發債人擁有相應的實施問責權,債券市場才能構建更健全的信用文化,更好地發揮其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但是,在佔主導地位的中國銀行(601988)間債券市場中,約佔整個市場70%左右的債券存量由銀行持有,這一點與銀團貸款市場類似。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債券市場與現有的貸款市場又有多大分別?發展更有深度的債券市場,需要其他投資者例如資産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參與進來,享有與銀行同樣的競爭環境。

  投資者需要發揮他們的作用,從而建立一個更為強健的債券市場,這對養老金、保險等投資者來説很有必要,因為他們需要滿足長期債務需求。據估計,到2013年中國養老金的缺口在18.3萬億元左右,這成為養老金投資管理的巨大挑戰。最近有報道稱,養老金稅收優惠政策或年內出爐,這也會刺激養老金和企業年金加大債券投資,讓投資者從中獲益更多。

  強化債券市場基礎建設

  創造一個能夠讓投資者真正參與的良好環境,需要逐步完善基於風險的債券定價,修訂保護債券人權利的《破産法》以及法律體系,併發揮市場紀律。只有完善發展信用文化,才能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的基礎建設。近期,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也表示,債券市場改革的關鍵是要消除政府為企業信用背書。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