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莫急著喊下調油價

時間:2012-04-24 09:25   來源:新京報

  2008年11月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後,國內油價的走勢已形成了完美的上漲曲線,非常好地詮釋了“小步後退是為了大踏步的前進”。繼續這樣的定價機制,不免讓人擔心,下個月開啟成品油價降價窗口的同時,也開啟了漲價窗口。

  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三地原油價格變化率已達到-1.5%左右,業內人士預計5月或觸及國內油價下調臨界點“-4%”的“紅線”,在本次調價週期內國內油價或迎來年內首次降價,降價幅度預計為0.2元。

  與油價下調預期伴隨的是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再加上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成品油市場需求也開始減緩。為了儘快降低高價油庫存,為未來在低油價條件下進油創造空間,一些加油站,尤其是民營加油站已經開始打折促銷。

  儘管調價窗口打開似乎觸手可及,但以往經驗顯示,成品油定價機制存在硬傷,基本成為“漲價”機制。2008年11月成品油定價機制調整後,國內油價的走勢已形成了完美的上漲曲線,非常好地詮釋了“小步後退是為了大踏步的前進”。事實表明,在調整油價時往往“漲快跌慢”、“越調越漲”,降一回漲三回、降兩毛轉頭就漲五毛,造成了同樣的國際油價,國內成品油價格卻早已漲得面目全非。

  最典型的例證就是,2011年4月份,最能代表國際油價變動趨勢的NYMEX原油價格約在110美元/桶左右,隨後價格震蕩下行,至今年3月份才最高反彈至110美元,隨後再度跌回100美元附近。國際油價雖然震蕩不已,但一年來總體持平,甚至略有下跌。但再看國內成品油價格,2011年2月,汽油供應價格每噸為8080元,而隨後,經歷了3次上調1次下調,汽油供應價格已調整至9180元,上漲了約14%。

  拿國內成品油價掛鉤的布倫特原油價格為例,“越調越漲”的結論同樣是成立的。2008年6月20日布倫特原油價格為134.9美元/桶,截至2012年4月4日其價格為122.3美元/桶。而在此期間,國內成品油價上調13次下調6次,93號汽油從每升6元調至每升8元以上。

  繼續這樣的定價機制,不免讓人擔心,下個月開啟成品油價降價窗口的同時,也開啟了漲價窗口。因為,按照現有的定價機制,三地原油價每桶超13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原則上不漲價。3月上旬,“三地”之一的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已經達到每桶126美元,也就是説當國內成品油進入“8時代”時,理論上已經關閉漲價窗口了。而如果這次成品油價下調0.2元,按照過往“小步後退是為了大踏步前進”的調價趨勢,很難保證下次國際油價出現反彈時,國內成品油價會不會漲得更多,甚至可能當布倫特油價回到每桶126美元時,國內油價已經不滿足於“8時代”了。況且,如果因成品油價小幅下調,而現有的一些燃油補貼被取消,那麼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油價下跌可謂“得不償失”。

  因此,相比下調成品油價,對目前的定價機制和石油市場做出改革更為緊迫。

  長期以來,包括官方在內,很多人都認為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有問題,比如22個工作日太長,所參考的國際油價不合理,尤其是價格管理部門預留了人工干預的空間、造成了調價機制不夠透明。

  更重要的是,國內在成品油定價改革問題上,僅著眼于價格管控,而忽略了對石油行業格局的深入改革,始終維護三大石油公司對行業上下游、進出口全方位的壟斷地位。

  真正理順油價機制需要對石油行業格局進行調整,在成品油進口、煉化及銷售各個環節培育和引入競爭,否則價格扭曲仍將持續。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