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8日晚間宣佈,自2012年2月24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我國央行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距離上次下調不到三個月時間。
央行準備金率的連續下調顯然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壓力有關。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穩中求進”已成為經濟工作的基調,而基本要求就是“穩增長”和“穩物價”。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地方舉措,都在積極調整方向,為下半年經濟發展做準備。
正如中央領導所言,沒有增長作基礎,發展無從談起,但這種“增長”必須是確保經濟運作品質下的穩定增長,而非盲目增長,更不意味著對一些能短期內刺激GDP泡沫的行業放鬆限制。比如房地産行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房産稅改革試點,而存款準備金率的兩次下調,目標直指中小實業,亦與房地産業無關。
但在一些地方,“穩增長”的信號卻被誤讀了。人民網的調查發現,備受爭議的蕪湖“補助契稅”的樓市新政雖暫緩執行,地方城市的樓市微調政策“明緊暗松”的跡象卻有增無減,在這份調查報道中,所列十多個城市樓市微調政策,涉及土地出讓、房源解禁、稅費優惠及購房補貼、購房落戶等多方面。
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多次“增長”,有經驗,也有教訓。曾經,積極寬鬆的促增長政策,保持了經濟的高速運作,卻也令地方經濟深陷“GDP崇拜”的泥淖。近幾年,經過反覆修正,科學發展漸成社會共識,這一成果來之不易,正因此,面臨國內外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需要確保經濟的穩定增長,又要時刻警醒,不能陷入“GDP崇拜”的輪迴。
新一輪發展如何能夠避免“GDP崇拜”的陷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地方能否找到一條經濟自主增長的途徑,依靠市場和科技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發展優勢,關鍵是能不能夠風物長宜放眼量,把目光放遠,立足地方長遠利益確立發展思路、挖掘和引導地方發展優勢。上世紀90年代,殘酷的市場現實曾給海南一個深刻的教訓。以三亞為例,過去幾年裏,這座城市曾經因房地産開發經濟爆髮式增長,如今冰封的樓市使之經濟增長受阻,而本身的旅遊業優勢又沒有充分受到重視,市場環境備受詬病,地方賴以持續發展的旅遊業亦面臨不少障礙。究竟是著眼于短期拉動經濟的“産業泡沫”,還是著力於能使地方長遠受益的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事實上,這是所有地方都必須答好的考題。
種种經驗教訓提醒我們,今天,我們不僅要在全球經濟速度放緩這一大背景下來解讀“穩增長”,還要在改革開放30年來波瀾起伏的發展浪潮中來認識它。所謂增長,是有效增長,是“轉方式、調結構”之下“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不可圖一時之利,忘卻了轉型發展的歷史使命。(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