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鎖憂慮”的啟示

時間:2011-07-04 11:08   來源:人民日報
  著名民營企業家王玉鎖不到50歲就開始考慮退休,這讓不少人難以置信。一些人可能很容易做如是想像:要麼是他幹不動了,不得不退下來;要麼是他以退為進,故作姿態。否則好端端的,怎麼會忍心放下?

  人們有這樣的疑問也很正常,畢竟功成身退一直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鳳毛麟角。

  其實,王玉鎖的退休念頭與其説是緣于他急流勇退的高境界,不如説是緣于他對當下民營企業治理結構的深層次憂慮。從賣煤氣罐白手起家的王玉鎖太熟悉民營企業的成功奧秘以及管理軟肋,正是對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治理結構缺陷的憂慮,他才從46歲開始就安排起一般人認為要20年以後才會考慮的“後事”。

  我覺得,“王玉鎖的憂慮”表達的是對中國民營企業治理結構單一的憂慮,它在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我們這個時代,是能人輩出、精英輩出的時代。改革開放大潮給王玉鎖這樣的能人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展示才華的舞臺,因此也造就了一批商界精英和企業領袖。他們在為自己贏得財富、贏得尊重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財富。

  自古英雄多寂寞。辯證地看,也恰恰因為這些精英人物超凡的個人能力,使得他們更加相信個人的力量,更加願意按照個人的意願行事,甚至也更加容易變得自我膨脹。因此,往往越是優秀的創業者,就越容易迷信自己,越容易獨斷專行,越熱衷於搞個人崇拜。於是,企業內其他的能人要麼“一山不容二虎”,乾脆選擇離開;要麼被徹底磨去棱角,變得唯唯諾諾,惟命是從。

  這也就是為什麼名氣越大的企業家,他的手下人往往越沒有個性的原因所在。這種“大樹底下不長草、強人身後無強人”的結構,是中國民營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隱患。

  道理很簡單,王玉鎖們雖然才華出眾,智慧超群,但他們也是人而不是神,他們也會犯錯誤,甚至未來也不排除犯大錯誤的可能。對於一個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的企業,如果沒有一種科學的決策機制修正他們的錯誤,當王玉鎖們一旦出現昏招,其損失可能就會成為無法挽回的災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因一個強人出問題,整個企業從此一蹶不振甚至銷聲匿跡的事例可謂屢見不鮮,甚至成為中國民營企業一種宿命。

  從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看,創業需要英雄,發展則需要群雄,特別是需要一種讓英雄輩出的企業治理機制。“王玉鎖憂慮”讓王玉鎖不惜以自己徹底退出,來換取新奧徹底改變舊的治理結構,建立讓人才輩出的機制,可謂用心良苦。

  新奧這一步能不能走好、走順,不僅對新奧,甚至對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一件意義不小的事。(蕭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