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反擊”,物流企業的福音?

時間:2011-05-31 10:49   來源:紅網

  當電子商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大江南北時,曾對外宣稱不做物流的電商“大佬”阿里巴巴,突然推出“淘寶大物流”計劃,並於今年年初正式公佈了其物流戰略,斥資百億進軍物流業,聲稱要培育自己的UPS,這使其成為繼京東商城之後又一涉足物流的電商巨頭。

  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對物流服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數物流企業的服務已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成為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去年年底快遞企業的集體漲價讓電商企業感受到壓力的同時,也認清了一個問題:電子商務未來競爭力的關鍵在於物流服務。於是,各電商巨頭紛紛買地皮、建倉庫、購汽車,不惜重金佈局物流,構建自己的物流體系,以期改變寄人籬下的命運。京東更是融資15億美金砸向物流,此外,卓越亞馬遜、新蛋網等也不甘示弱,各展其能。

  儘管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曾表示,涉足物流不會搶民營企業的飯碗,但自建倉儲對傳統物流企業市場的擠壓與客戶的搶奪在所難免。尤其是對快遞的“四通一達”(圓通、申通、中通、匯通、韻達),以及順豐等多家民營企業必然會造成一定衝擊。以阿里巴巴、京東等為首的電商巨頭向物流市場的進軍,甚至會直接導致“四通一達”30%—50%網路業務份額的流失。面對電商企業的強勢進攻,以快遞為代表的物流企業如芒在背,人人自危,兼之身處低利潤窘境,為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更多話語權,謀求更多利潤,“跨界反擊”,進軍電子商務就成了物流企業不謀而合的一條出路。

  比爾蓋茨曾説過:“在21世紀,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以後將無商可務。”馬雲也説過:“今天不做電子商務,五年以後你會後悔。”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突破4.5萬億元。相對於增速只有30%左右的物流業,增速高達200%—300%的電子商務市場無疑具有更大的誘惑力。在網購利潤遠高於快遞的當下,隨著蘇寧易購等零售業網路帝國之夢的繪構,快遞企業也不約而同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展開了對電商企業的反擊,紛紛自建網路商城,打響了與電商企業的爭奪戰。

  中國郵政聯手TOM集團率先推出了B2C網站“郵樂網”,試圖打造網上的“百貨公司”。深圳郵政EMS更是單槍匹馬,搭建了樂郵183電子商務平臺。與此同時,國內“四通一達”及宅急送、順豐快遞等企業也紛紛動心,準備或業已涉足電子商務。順豐推出了“順豐E商圈”及支付工具順豐寶;申通打出了自己的“久久票務網”招牌;宅急送悄然推出了“E購宅急送”平臺;圓通也在積極打造B2P2C的“全聯網”;韻達董事長聶騰雲更是表示要與郵儲銀行合作開發自己的支付系統;而中通也早有涉足電子商務的打算。在幾大民營快遞掉頭回馬殺入“淘寶們”後院時,鐵道部直屬大型國有運輸企業中鐵快運也以“快運商城”為平臺,開始了自己的上游穿越之行,成為又一家進軍電子商務的大型物流企業。

  然而,物流企業叫板電子商務的“跨界潮”,能否打造出自己的網上“秀水街”,能否真正撼動“馬雲們”的電商帝國,又能否成功實現利益均沾、資源共用的目的?眾所週知,物流企業之所以敢公開叫板,貿然進軍電子商務,就是因其握有物流優勢的重要籌碼。然而,現實讓我們發現,物流企業的這一優勢並沒有成為其開疆辟土的利劍,相反,卻因零庫存模式,讓其“優勢不優”,拖起了進軍電商領域的後腿。

  打造電商帝國作為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需要鉅額資金的持續投入,如果沒有充足資金,源源不斷地“供氧輸血”,辛辛苦苦建造的大廈很可能成為半截子工程。此外,在電子商務資訊、資金、物流三個因素中,物流企業的先天經驗不足、人才黑洞、信用度低等劣勢,都是其進軍電子商務的較大挑戰。

  面對電商企業的高歌猛進,物流企業的“跨界反擊”,能否成為其前進之路的福音?無論“物流們”的行為是“隔空擊物”,還是“擺地攤”似的小打小鬧,對於摸著石頭過河而前途未卜的物流企業來説,輕舉妄動或急躁冒進無疑都是不理性的。“物流們”電子商城的“不慍不火”似乎已給了我們某種預示。

  物流企業要想成為電子商務的主人,要想真正實現與“淘寶們”分庭抗禮,似乎還要先做好“交學費”的準備,同時更需做好繁重的“補課”。相信,這也必將是一段漫長而坎坷的歷程。(葉簫)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