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物流與電商的博弈

時間:2011-05-27 11:09   來源:紅網

  2010年年底,隨著快遞企業的集體漲價,以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商企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隨之而來,阿里巴巴等多家電商巨頭紛紛效尤京東,相繼涉足物流,展開了對物流市場話語權的激烈爭奪。

  新年伊始,隨著油價的持續走高、人工成本的攀升、土地租金的高揚,毛利潤率僅10%的物流業可謂雪上加霜、內外交困。如何渡過難關,成功轉身成為物流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近日來,物流企業集體發力電子商務,“跨界反擊”正式拉開了物流與電商的博弈。

  隨著電子商務發展的突飛猛進,為人詬病的物流成為了電商發展的“短板”和“硬傷”。走過十年的跑馬圈地,電子商務的騰飛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電商企業自建倉儲和配送,是否會甩掉昔日患難的物流,單打獨幹?隨著阿里巴巴“大物流計劃”的宣佈,阿裏已計劃斥資千億元在全國建立自己的立體式倉儲網路體系。按照規劃,阿裏倉儲未來將針對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和西北七大區域選擇中心位置進行投資。

  在自建物流方面一直走在前面的京東,更是表示要拿出15億美元建設物流。截至目前,京東已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建成了4個一級物流中心和10個二級物流中心。今年還將在武漢、瀋陽、西安三地投建一級物流中心,同時還準備再建15個二級物流中心。此外,還將在嘉定實施其“亞洲一號”計劃——建一座面積八倍于“鳥巢”的超大型倉儲中心。與此同時,噹噹網、凡客誠品、卓越亞馬遜等也都相繼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體系。

  電商企業在涉足物流行業的同時,物流企業也掀起了“跨界潮”,紛紛試水電商行業。尤其以快遞行業的龍頭老大——中國郵政為代表,在風雨來臨之際捷足先登,開發了自己的“郵樂網”。民營企業的順豐也推出了“順豐E商圈”,還有申通的“久久票務網”、宅急送的“E購宅急送”、圓通的“全聯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此外,中鐵快運的“快運商城”也已有大量企業和幾千種商品入駐。

  有人説,2011年一場電商界的革命已經來臨。如果説,物流企業拓展電子商務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行業的大勢所趨。那麼物流與電商的混戰勢必已不可避免。狹路相逢,誰將是最後的贏家?這場“跨界潮”究竟是一齣鬧劇,還是物流與電商走向聯姻的一次良緣?

  從國內電商企業的整體現狀來看,涉足物流業已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電子商務企業都必須自建物流體系,包辦整條産業鏈。電子商務企業作為“輕公司”,如自建物流,將意味著要付出巨大的固定投資,而成功打造全國範圍內的物流網路也並非易事。再者,物流作為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業的電子商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行業壁壘。電商企業要想成功跨界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物流快遞企業,相信也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作為另一方的物流企業,僅僅擁有物流這個渠道優勢就希望在電商界割據一方,獨領一爿封地也實在艱難。觸網電子商務也許並不難,但要擁有充足的資訊源、豐富的實戰經驗、一流的電商服務,要樹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專業的團隊絕非輕而易舉之事。從物流和電商現狀來看,戰爭並不是趨勢,和平才是潮流。

  儘管阿里巴巴一度聲稱要自建倉儲體系,但我們不難發現,從2008年阿裏聯合創建百世物流,涉足物流行業以來,更多是採用投資參與的方式介入,而並非直接自建。跨界經營的巨大風險,讓阿裏無論是對星晨急便速遞的戰略投資,還是最近與浙江郵政物流速遞的高姿態合作,都應了馬雲那句話:物流領域並不是自己的強項,如何通過電子商務和物流的結合來尋找新的盈利模式,才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有人説,阿裏搭建“物流公共資訊平臺”是遙遠的,“自建物流體系”是不經濟的,那麼,借助現代資訊技術整合社會物流、倉儲資源,才是最現實的。

  縱觀當下,有實力的企業誠然可以試水跨界自營,但絕大部分電子商務還是離不開第三方物流,而物流企業也還存在大量的市場和資源可享。如果説,電子商務企業自建物流和物流企業拓展電子商務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那麼現階段,物流和電商精誠合作,在相互滲透的基礎上實現完美結合,彼此“借雞下蛋”,同時各自練好“專業化”的硬功無疑是較為理想的發展模式。相反,兩方相拚,或分道揚鑣,各行其道,所有自己獨幹勢必會各毀前途,前景迷離。(葉簫)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