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日報:美國霸權思維強權邏輯的又一例證

2020年06月19日 12:16:00來源:人民網

  ——評美國“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

  李維建

  當地時間6月17日,美方將所謂“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以下簡稱“法案”)簽署成法。這一所謂“法案”老調重彈,蓄意詆毀中國新疆的人權狀況,惡毒攻擊中國政府治疆政策,公然踐踏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處處體現美國濫設人權標準、危害全球反恐大局、推行霸權主義的強盜邏輯。

  一、長臂管轄,粗暴干涉主權國家內政

  美國大搞長臂管轄,以國內法干涉別國內政,有著長期的惡劣傳統。“法案”中援引的《1998年國際宗教自由法》《1947年國家安全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等均屬美國國內法,美國利用國內法在全球實施長臂管轄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美國是全球性大國,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全球性大國不應也無權將自身淩駕於他國之上,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在美國一些政客眼裏,美國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將美國政治等同於全球政治,或將全球政治視同美國政治,強迫全球利益服從美國利益,從而將大國責任、大國擔當演變為大國干涉、大國霸權。

  新疆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依法治理新疆是中國政府的權力與責任。新疆依法設立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是一件惠民利民的舉措。“法案”卻誣稱新疆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為“關押營”“再教育營”。不僅如此,“法案”還提出,要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銷售貨物或服務的美國公司和個人應採取措施”,並責成美國相關機構每年“提交報告”,制定“公司清單”,以便“實施制裁”和“處罰”。可見,美國口中的“維吾爾人權”只是個幌子,其真實目的是在經濟、貿易和科技領域圍堵中國。美國將對華政策與新疆治理直接掛鉤,對中國公司、機構和個人實行制裁處罰的做法,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二、唯我獨尊,濫設人權標準

  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具有多樣性,人權普遍性原則必須同各國國情相結合,要以尊重國家主權為前提。一個國家要更好地實踐人權、保護人權、促進人權,必須立足於本國發展實際,離開具體國情的人權理論,只能是空中樓閣。美國應該在尊重中國主權的基礎上談人權、談全球治理,歪曲事實、先入為主地斷定中國“侵犯人權”,違反國際人權基本準則。

  法律本應是專業的、莊重的、準確的,但“法案”卻使用“據傳”這樣的字眼指責中國,如“據傳在新疆各地的再教育營中”“據已經在其他國家取得永久居留權或公民資格的維吾爾族人哈薩克族人證實”,這都不是嚴謹法律所應採納的。真實的新疆如何?已有大批國際國內知名記者、學者和官員等各界人士,在新疆實地考察後發表多篇報告。這些報告認為,西方某些勢力將新疆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稱為“再教育營”,完全是誣衊。美國對這些權威性的實地調查報告視而不見,卻選擇採用似是而非的口頭説法,不但説明其拿法律當兒戲,更顯露出其偏聽偏信、歪曲事實,以人權為藉口誣衊中國新疆治理的險惡用心。

  沒有絲毫公平正義可言的美式人權標準已成為全球公害。在美國國內,美國人權標準都不統一,對白人一個標準、對非裔一個標準,對上層一個標準、對下層一個標準……在國際上,美國隨時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調整政策。所以,若説美國人權有標準,那就是以美國上層集團的利益最大化為標準。

  三、倒行逆施,破壞全球反恐大局

  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反恐合作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中國和美國都是受恐怖主義危害較為嚴重的國家,兩國都花費了巨大的資源和力量打擊恐怖主義。2016年以來,新疆採取一系列有效的反恐和去極端化措施,保障了各族人民的基本人權。目前的新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宗教和順。

  美“法案”沒有正視新疆在反恐去極端化領域取得的成就,一味抹黑、誣衊新疆的反恐努力。此外,“法案”還鼓勵通過非法廣播,慫恿、支援新疆的恐怖主義與極端勢力。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不只是誣衊新疆的反恐努力,更是在給恐怖主義撐腰打氣,其目的就是給中國製造麻煩。

  中國在新疆的反恐行動遏制了恐怖主義的發展,對全球反恐做出重大貢獻,得到全球正義力量的讚譽。與此同時,中國通過與南亞、中亞和俄羅斯等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反恐領域加強合作,實踐全球治理理念,保障了地區穩定和經濟發展,深受相關各方信任與支援。美國的倒行逆施,嚴重破壞了全球反恐大局,很可能會引火燒身。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決不會受“法案”干擾,反而會更加堅定地建設和發展新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19日 1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