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青報:“共用員工”是特殊時期的共度時艱之舉

2020年03月04日 09:10:00來源:中國青年報

  疫情期間,線下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受到衝擊,大量員工無工可返;而線上生鮮電商生意火爆,撿貨員、打包員、騎手等人手緊缺,由此出現了這種臨時性的靈活用工模式——“共用員工”。最早招收“共用員工”的是線上零售行業,之後逐漸推廣至物流、製造業等行業。“共用員工”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舉,還是未來社會發展趨勢?(新華網3月2日)

  疫情特殊時期,網購訂單成倍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個迫切的現實問題,那就是分揀、打包、配送人員的嚴重缺乏。與此同時,一些行業受到衝擊,大量員工無工可返。一場各取所需的“跨界合作”由此展開,共度時艱的“共用員工”模式應運而生。這一新興的用工方式,既降低了線下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的人力成本,增強了特殊時期渡過難關的能力,同時大量吸收“共用員工”的行業,也不必擔心疫情結束、回歸常態後的人員安置與分流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提供了就業機會,跨界合作還可能催生新的業態。

  這樣一種新興的用工模式,在未來能否常態化?不同人對此看法不一。筆者認為,“共用員工”實際上是特殊時期的共度時艱之舉。在此期間,大家或許可以“不拘小節”,一旦企業經營重回正軌,其可能存在的工傷、社保、勞務糾紛、管理等問題,就會變得突出而迫切。而且,“共用員工”模式存在極強的流動性,這與企業和部分求職者穩定性、歸屬感的理念並不相符,未來也將面臨挑戰。

  前景不明朗,卻並不妨害其出現所帶來的積極意義,能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為多個行業及從業人員帶來轉機與生機,就已然證明了“共用員工”模式特殊時期的特殊價值和意義。至於疫情結束後,其能否延續,不妨交由市場去論證與選擇。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