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青報:企業“抗疫”不只是為了抱團取暖

2020年02月07日 10:37: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勢洶洶的疫情,給中國社會帶來很大衝擊。危難時刻,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絕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應是直面挑戰、迎難而上的行動。

  特殊時期,對很多行業的影響顯而易見,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就會坐以待斃,面對衝擊,不少企業已經行動起來。比如,為了助力商戶更好地抗擊疫情,美團宣佈啟動了7項商戶幫扶措施,包括針對武漢地區商家推出免除佣金、延長年費、給予特殊保障金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啟動3.5億元專項扶持資金支援商戶恢復經營;攜手合作金融機構提供不少於100億元的優惠利率小微貸款。萬達商業集團則宣佈,對全國範圍內所有萬達廣場的租戶免除1月25日-2月29日共計36天的租金和物業費。紅星美凱龍、愛琴海等集團也積極跟進,粗略統計,目前有500多家商場宣佈了類似減免政策。

  疫情讓餐飲企業受到影響,可謂重大。短期之內,相關行業的員工就業問題,也隨之凸顯。怎樣解決這一部分暫時“富裕”的勞動力?企業間的協作互助,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盒馬”近日就宣佈,將聯合雲海肴、青年餐廳,合作解決現階段餐飲行業待崗人員的收入問題,緩解餐飲企業成本壓力和商超生活消費行業人力不足的挑戰。而美團這類網際網路平臺上的企業,大多是中小商戶,它們在疫情面前的抗風險能力自然更為弱小,但是他們,在穩就業方面卻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很顯然,針對中小商戶的各項幫扶措施,對於困難中的中小企業而言,堪稱及時雨。

  面對洶洶疫情,人們的關切目光,會更多投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會更加關注對緊急醫療資源的調配、使用。但不能忽略,此番抗疫是舉全社會之力。于普通人而言,安心待在家裏,就是對抗疫作出貢獻。而對於擁有資源的企業來説,更可利用自身優勢,為抗疫提供強大的支撐。

  實際上,科學的社會治理更需要先進的科技工具。在激烈緊張的“戰疫”之中,很多高科技公司已經走上一線,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在疫情暴發後,百度地圖就立即依託大數據技術,在駕車、公共出行、景區等各類場景進行不間斷提示,號召公眾減少出行、注意防護。百度遷徙平臺也進行了高頻升級,及時反映全國各城市的人流去向和遷徙狀況;同時還上線了全國200余個重點城市的發熱門診資訊,運用熱力圖功能展示公共場所人流密度和相關數據。這些數據,都成為各級政府制定防控措施的有力依據。

  必須要看到,此番疫情在給社會造成巨大衝擊的同時,也激發了全社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謂全民抗疫,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而在更深刻的層面,則是現代化的社會治理,以及各階層履行社會責任的凸顯。

  對於企業而言,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投身重大社會危機的應對,是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形象的必然要求,更是企業公民的本分和應有之義。

  此番抗疫中,企業的種種表現,不僅是抱團取暖,它們的許多行動和做法,也成為各級政府行政的有力補充,更為精準施策、科學施策,提供了思路和啟發。所謂社會共治以及企業公民,就在於以公民的精神參與到社會治理之中。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