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剎住學術吹捧之風

2020年01月17日 14:27:00來源:新京報

  不論是學術期刊刊登吹捧文,還是學生以自己導師為研究對象,都與眼下國家鼓勵科研與學術創新的宗旨相悖。

  最近,學術圈頗不平靜。先是核心期刊《冰川凍土》發表吹捧“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的另類論文,再是核心期刊給十歲孩子開專欄。而這兩天,湖南師大一則博士論文答辯公告又火了:在這次答辯中,張楚廷不僅是答辯論文的研究對象,還是指導老師、答辯委員。隨後有網友發現,張楚廷在任湖南師大校長期間,指導的不少博士生,畢業論文的研究對象都是張楚廷的個人教育研究。知網收錄121篇以“張楚廷”為篇名的文獻,其中大部分來源於張楚廷曾經就職的湖南師範大學。

  新聞連起來看才更有意思。三起事件中似乎都呈現了一種學術吹捧的傾向: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一文,用詞之肉麻自不必説,主編父親稱兒子有過人天賦難言客觀,而湖南師大這些研究張楚廷的論文,似乎也難逃吹捧之嫌。

  幾起類似事件雖是杯水風波,卻也能見微知著,它們或許反映了中國學術界的一個切面:學術正在成為一些人自我吹捧、相互吹捧的工具,學術的圈子化、人情化、衙門化現象值得警惕。

  學術本是嚴肅之事,也關係著科研強國的建成。就眼下的趨勢來看,國家層面對學術與科研的價值看得越來越重要。具體體現在對科研、學術創新的鼓勵與鬆綁。

  去年,六部門印發《關於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支援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法依規行使科研相關自主權,充分調動單位和人員積極性創造性。

  但是,從近期幾起事件來看,儘管國家層面為科研創新提供了充足的“制度善意”,一些一線研究人員卻沒有好好利用這些政策,學術場域一些原有的浮誇風、吹捧風等現象,仍然頑固存在:學術雜誌審核不嚴,科研高校對學生的學術訓練也缺乏審慎對待,這導致一些“諛師文”、“吹捧文”頻頻登堂入室。

  不論是學術期刊刊登吹捧文,還是科研院校學生以自己導師為研究對象,這些都與眼下國家鼓勵科研與學術創新的宗旨相悖。一方面,這些沒有含金量的論文浪費了自己的大量精力,卻不會産生什麼實際價值;另一方面,有的論文或許還是科研基金支援的項目,如果做成了毫無營養、毫無創新的“水文”,也是對科研資金的浪費。

  學術就是學術,來不得半點虛假的人情與套路。而國家鼓勵科研與學術創新的用意,也不該在一篇篇吹捧文中被懸置。某種意義上,我國從學術大國走向學術強國,關鍵就在於學術品質的提升。而提升學術品質,就要剎住這股學術吹捧之風。

  對學術期刊而言,應該嚴格稿件審核標準,完善編輯初審、專家匿名外審、主編終審等工作流程,堅決將背離學術宗旨、大肆吹捧學術成果的文章拒之門外。

  對高校而言,相關學術委員會也要尊重教學與論文生産規律,在學生論文的指導與訓練上,儘量選擇有價值、有潛力的選題,甚至要確立相應的“避嫌原則”,避免出現“尬吹”;而在論文答辯與審核機制上,也有必要設立相應的回避機制,以保證學術的嚴肅性與公平性。

  國家鼓勵科研與創新,歸根到底要落實在一線研究人員的研究實踐中。短短時間之內一些學術論文亂象集中曝光,這令人失望,期望學術期刊、大學與科研機構等能真正尊重學術規律,從源頭把關,真正把學術與科研創新當成一種事業,讓醜態百出的“吹捧文”徹底成為“過去式”。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