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為中小微企業融資“解渴”需多方發力

2020年01月16日 13:34:00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十四次會議,專門研究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此之前,為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監管部門已連續出臺多項政策。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動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1.6萬億元,同比增長25%,有貸款餘額戶數2100多萬戶,較年初增加380萬戶,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較2018年平均水準下降0.64個百分點。

  雖然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情況有所改善,但部分中小微企業由於缺乏抵質押物、信用記錄少、資訊不對稱等原因,仍面臨不同程度的融資難題。解決這一難題,後續仍需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第三方平臺等多方發力,共同優化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環境,緩解其融資難題。

  首先,監管部門要發揮監管引領作用,進一步深化“敢貸、能貸、願貸”的長效機制。一是繼續通過普惠金融領域定向降準、下調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同時配合深化LPR改革等舉措,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二是在2019年擴充永續債發行銀行範圍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緩解中小銀行資本壓力,進而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能力。三是進一步完善針對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考核評價機制,如通過細化完善盡職免責條款、提高中小微企業不良容忍度等措施,為金融機構營造“敢貸、能貸、願貸”的良好氛圍,提升金融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內在積極性。

  其次,金融機構要履行主體責任,提升機構自身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一是緊跟中小微企業需求,增強適應性。金融機構可依託“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通過實地調研走訪,進一步了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圍繞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點和痛點創新金融産品,增強金融服務的適應性。二是轉變發展模式,增強競爭力。商業銀行一方面要依託中小微企業需求及自身稟賦,積極向特色化、輕型化和智慧化轉型,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科技等手段的運用,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尋找自身數據資源與外部數據資源的融合,設計有競爭力的産品體系。三是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增強普惠性。大型商業銀行應繼續發揮“頭雁”作用,進一步下沉服務重心;中小金融機構要聚焦主責主業,持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

  再次,第三方機構要做好平臺助力,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面臨的痛點和難點。當前,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抵質押物不足、有效資訊缺失等問題,這就需要融資擔保體系、涉企資訊平臺等第三方機構的助力。一是應繼續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政府性融資擔保要回歸擔保主業,逐步增加中小微企業擔保業務規模,同時,進一步降低擔保費率,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二是積極搭建涉企資訊共用平臺,由於銀企資訊不對稱等因素的制約,金融機構很難通過自身所掌握的數據資源識別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狀況,無法做出合理的風險定價。因此,在前期“銀稅互動”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拓展數據來源渠道,搭建更大範圍的資訊共用平臺,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痛點和難點。

  最後,應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建立多元化融資市場,豐富融資渠道,進一步提升中小微企業的融資便利度和可獲得性。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