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綠色快遞助力綠色生活

2020年01月16日 13:33:00來源:南方日報

  今年廣東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容錦提出海量快遞包裝被送到垃圾填埋場、垃圾發電站進行填埋和焚燒後,對土地、空氣造成污染。面對記者提出如何減少快遞包裝污染的問題,容錦建議,使用環保材料代替現有傳統快遞包裝,可以讓快遞包裝“綠”起來。

  隨著網際網路浸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快遞已經不知不覺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十三五”以來,我國快遞包裹量每年以新增100億件的速度邁進,已連續6年超過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2019年,快遞行業整體業務量更是超過600億件。然而,便利的背後是代價,2018年快遞的膠帶可以繞地球赤道1600多圈,更遑論那些塑膠填充物、減震物了,造成何種污染,難以想像。

  其實,快遞包裝一直是兩會的熱門話題。放眼到全國兩會舞臺,近年來代表委員們也未曾停止討論。國家郵政局和各大電商平臺進行了大量探索,截至目前,全國電子運單使用率達98%,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52%,迴圈轉机袋使用率達75%,但相對於電商行業的巨大體量,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在許多城市,快遞包裝垃圾增量佔到生活垃圾增量80%以上,可見發展雖有成績,但形勢依然嚴峻。

  快遞包裝的治理難點之一,在於難以回收。儘管一些大型快遞企業、電商已經嘗試促進回收再利用,但其實我國快遞包裝回收利用率並不高。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快遞包裝中塑膠實際回收率更不到10%。這與經濟效益有關,塑膠袋雖然可以分解為塑膠顆粒進行迴圈利用,但回收成本極大,還有可能造成其他污染,大部分企業不願意這樣做。在這方面,有委員談到通過稅收優惠、獎勵、補貼等手段鼓勵企業,是值得嘗試的一種辦法。

  筆者認為,更為有效和現實的方法是減量化。一方面,許多産品存在過度包裝現象。有些商家為了追求精美,除了塑膠袋還有紙袋、不織布袋等,層層疊疊,實用性不足,有改進空間。另一方面,“限塑令”線上上也有名存實亡之虞。許多快遞以安全、穩當之名,不加節制地使用塑膠産品,也造成了資源浪費。關於這方面,外賣行業自備食具或可以提供借鑒,在垃圾分類的推行中,許多城市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見,延長“限塑令”監管鏈條,有事半功倍之效。

  從長遠來看,推廣綠色包裝不僅是一個行業問題,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綠色迴圈産品的使用,到包裝回收體系的建立以及快遞包裝耗材的減量化,都需要從國家標準、行業規範、政策支援到落地法規,形成更完善的機制,獎懲措施到位,可操作性強,減少直至杜絕不環保包裝,讓綠色包裝推廣有法可依。(王慶峰)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