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靠創新力量支撐共用經濟更好發展

2020年01月13日 13:19: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共用經濟要想走得更穩、行得更遠,還要靠創新力量做支撐

  冬天是共用單車使用的淡季,但共用單車漲價的新聞卻引發熱議。最近,有用戶發現,青桔、摩拜以及哈啰等共用單車的起步價悄然提高到1.5元,一次騎行往往要花費2元到3元。共用單車“不約而同”調整計價規則,讓許多用戶感慨,“這個價格還不如去坐公交車”。

  對於共用單車漲價,許多人是有心理預期的。近年來,外賣行業、網約車出行領域搶佔市場的比拼,讓人們認識到這樣一種市場策略:通過補貼和低價策略吸引用戶、培養消費習慣,再通過提價來獲取可觀利潤。共用單車興起的初衷是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當擁有巨大用戶規模的共用單車也加入漲價行列,勢必會增加部分用戶日常生活的成本。作為共用經濟的標桿,共用單車漲價也促使人們思考,共用經濟如何才能走得更穩、行得更遠。

  新生事物的發展,大多有一個從快速生長到有序規範的過程。當資本熱潮褪去、行業重新洗牌,共用單車市場趨於理性,漲價似乎是必然選擇。一方面,在結束了前期燒錢補貼比拼和無序競爭之後,市場格局逐漸穩定,從“瘋狂擴張”轉向“理性經營”,定價也就回歸到正常區間。另一方面,高損耗、高運維成本和重資産擴張模式使得共用單車企業成本高企,通過漲價提升運營收入彌補虧損、增強變現能力也是一個迫切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共用單車漲價既是市場趨於理性的表現,也是破解發展難題的現實之舉。

  漲價有其客觀原因,但未必是長久之計。從行業發展來看,伴隨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優質社會服務短缺的問題將進一步凸顯,共用經濟通過調配社會閒置資源實現最大化利用,其市場規模遠未達到天花板,隨時可能出現下一個“風口”。近年來,共用單車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確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押金難退降低用戶信任、商業模式單一變現能力有限,再比如過量投放造成資源浪費、無序擺放帶來秩序混亂。不斷升級的治理為共用單車劃定了健康軌道,但是對企業來説,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完全靠漲價。隨著共用單車由增量爭奪轉入存量競爭,資本擴張的上半場結束,通過比拼服務來吸引用戶的下半場剛剛開始。

  市場優勝劣汰,最終的評價標準掌握在用戶手裏。當前,共用經濟正由粗放式發展走向精細化運營。在這樣的階段,誰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誰能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誰就能獲得長久競爭力。近年來,一些共用單車公司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優化車輛調度、運營維護,實現了投放數量、騎行需求與停放管理之間的動態平衡和效率最大化。還有一些領域瞄準細分市場,深挖用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出行服務,走出了一條換道超車之路。這啟示運營者,除了調整價格,更要通過精細化經營和科學管理,來提升服務品質和水準,獲得用戶認可。

  進一步看,共用經濟要想走得更穩、行得更遠,還要靠創新力量做支撐。這種創新不光是簡單的商業模式創新,更要在技術研發、運營管理、智慧水準等多個方面發力,從而降低企業運營的成本、提高産品和服務的競爭力。通過不斷激活創新的基因、保持創新的能力,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共用經濟才能更好造福社會和消費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3日 05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