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線視角:激活老舊廠房的文化價值

2020年01月08日 09:08: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何走流程?”“怎麼辦手續?”前不久,在一場政策培訓會上,北京市文資中心聯合市發改委、住建委、文物局等多個政府部門,為31家試點園區展開了面對面答疑、手把手輔導。相關負責人還公開了電話號碼,歡迎來電諮詢。

  是什麼讓一場會議如此有看頭?原來,《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項目管理辦法(試行)》近日正式在京啟動實施,為把政策用好、用實,相關部門召開培訓會,解疑釋惑。從項目申請、立項、規劃,到施工、驗收、登記註冊等,管理辦法想園區之所想,細化設計了一整套流程規範,加之有關部門主動“向前一步”解讀政策,讓試點園區負責人笑稱辦事有了“終極攻略”。可以説,把印在紙面上的政策條文切實轉化為可執行的措施,有助於激發生産力、提高發展效率。

  老舊廠房是首都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不能棄置不用,而要創造性利用。2017年底,北京發佈了《關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明確要保護利用好老舊廠房,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再生價值,興辦公共文化設施,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建設新型城市文化空間。然而,現實中卻存在“政策好,落地難”的問題。比如,一些曾是生産車間、倉庫的老舊廠房多為工業用地,土地性質不變更,文創項目立項、消防審批、施工許可、工商註冊等流程就難以推進,企業有不少困擾,也容易滋生隱患。因此,讓好政策真正發揮作用,就要打通“最後一公里”。

  通過政策配套,確保政策落地,關鍵在於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實踐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問題。例如,針對園區集中反映的“審批難”問題,管理辦法給出了明確的流程規範,北京文資中心協調各相關部門告訴試點園區需要準備哪些資料、向哪些部門申請、各環節有什麼要求,等等。從全國範圍來看,在破解老舊廠房轉型利用“審批難”、打通老舊廠房文化再造通道方面,此舉不失為一個可資借鑒參考的解決方案。

  落實不落實,重點看作為。從政策出臺到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離不開政府有關部門向前一步、主動作為。特別是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挑戰,倘若遇到問題繞著走,只會延遲了前進的腳步。把老舊廠房改造成能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務設施、文化空間,就需要多個部門迎難而上、出新出彩。在這方面,北京市專門成立了由市發改委牽頭的工作專班,協調15個政府部門積極參與進來,逐個破解難題,蹚出一條新路。

  政策貴在落地生根,好政策只有得到好執行,才能取得好效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北京市各區共梳理出老舊廠房資源774處,總佔地面積約3227萬平方米。隨著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持續向縱深推進,未來,北京的老舊廠房資源將進一步釋放。伴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挖掘並利用好這筆豐厚的資源財富,北京的文創事業一定會迎來美好的春天,群眾的文化生活也將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為本報北京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8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