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會開拓發展新境界,社會進步更加可期

時間:2015-10-30 12:57   來源:中國網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10月29日 新華社)

  五中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其基於經濟“新常態”的大邏輯,著眼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在“四個全面”頂層設計之下,明確地提出了“十三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基本理念、重大舉措,描繪了未來5年經濟、社會和民生等方面的發展藍圖,為黨和國家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勾勒了美好新圖景。

  經濟發展更有底氣。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經濟“新常態”語境中如何確立下一個五年增長目標,能否確保經濟實現“穩增長”,也已顯得至為關鍵。五中全會就回應了民眾這一現實期待,明確強調經濟要保持中高速增長。若再加上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構建發展新體制,增強發展協調性、堅持開放發展、堅持共用發展等等,經濟發展已經因之更有底氣。

  社會進步更加可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既需要經濟發展也離不開社會進步。因為社會進步不僅能帶來更好的發展戰略,也可以為經濟增長打造適當的基礎。五中全會就明確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若真能實現,就必將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推動“四個全面”更進一步。

  民生改善更具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五中全會召開前,民眾就期待著“十三五”規劃能在改善民生上有進一步的大動作。事實的確如此,五中全會就明確強調要保障基本民生,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等等,樁樁件件都有助於拉高民眾獲得感。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歷史關鍵點,必須在發展理念方面有所提升。五中全會就順應歷史潮流、契合民意需求,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也是關係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其必將提升和豐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內涵,並按下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快進鍵”。

  號角已吹響,戰馬當奮蹄。雖然在發展道路上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儘管創造13億人的幸福美好生活絕非易事,但剛剛閉幕的五中全會已經為增進十三億人民福祉繪出了路線圖,夯實了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底氣。相信炎黃子孫若能激發同心同德的精神和力量,凝聚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就必能啃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硬骨頭”,于神州大地書寫更優美的小康樂章。(楊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