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數據政府,從資訊互聯開始

時間:2015-08-21 12:59   來源:京華時報

  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社會化公司已經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隨時掌握個人行蹤和消費行為,如果政府還停留在坐等民眾跑腿開證明的時代,就太落伍了。

  大數據,這個網際網路和新經濟領域最火的詞,走進了國務院常務會議。8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強調要推動政府資訊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共用,消除資訊孤島,加快整合各類政府資訊平臺,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

  提到資訊互聯共用,很多人會想到辦事難問題。萬里長征式的辦證審批,“我媽是我媽”之類的奇葩證明,在簡政放權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背景下,顯得非常扎眼。這其中有政府部門懶政不作為、把責任都推給民眾的原因,也有資訊系統不健全、彼此不互聯互通的問題。

  很多人到政府機關辦事,或者要享受某種福利和社會服務,甚至出門旅遊,都會被要求出示各種證件和證明,一遍一遍證明自己的身份。這不僅製造不便,增加社會運作成本,也給人造成“有罪推定”的不被信任感。當然,該把關的還是要嚴格把關,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中國人需要的證件多、證明多,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往個人資訊都分散在戶籍、公安、社保等部門,彼此各管一攤,資訊沒有聯網共用,還造成重復建設和數據“打架”。除了部門分割,還有地域分割,很多人換個地方工作,社保、醫保等無法接續,辦個事要來回跑開各種證明,再

  加上一些部門服務意識不強,不作為、慢作為,百姓辦事就越發難了。

  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社會化公司已經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隨時掌握個人行蹤和消費行為,如果政府還停留在坐等民眾跑腿開證明的時代,就太落伍了。在這方面,政府和公共部門應向社會化公司學習,通過技術改造、購買服務等,搭上數據時代這班車。

  當然,讓民眾少跑腿、減少辦事難,只是政府數據戰略的一個結果,加快政府資訊化和互聯共用,意義遠不止於此。技術變革尤其是大數據的出現,對提高政府公共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意義深遠。

  在西方發達國家,“數據治國”已經成為一項重要戰略,資訊公開和數據化管理,對提高政府管理水準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美國,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最小數據集”制度,在各個領域強制收集必要的數據,並據此制定政策、進行決策,推動了管理的精細化,也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開放透明。而最小數據集的出現,最早就是出於不同組織之間資訊交換的需要。

  由此可見,建設開放透明的現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水準,都需要建立先進管用的政府資訊系統,把大數據思維引入政府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先從政府資訊和公共數據的互聯共用開始。(丁永勳)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