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梯奪命暴露生命關懷的嚴重缺失

時間:2015-07-30 08:44   來源:羊城晚報

  如果用“扶梯一小步,死亡一大步”來形容湖北荊州向柳娟女士的遭遇是再確切不過的了。在這個商場的自動扶梯上,她最後一步未能跨過死亡陷阱,使人生腳步從此戛然而止。

  前天晚上,荊州市就“726”電梯安全事故召開新聞發佈會。荊州市安監局局長陳觀鑫在會上通報:發生事故5分鐘前,商場工作人員發現電梯蓋板有鬆動翹起現象,但並未採取停梯檢修等應急措施,導致當事人踏在已鬆動翹起的蓋板最末端時蓋板發生翻轉,墜入上機房驅動站內防護擋板與梯級回轉部分的間隙內,屬於安全生産責任事故。

  經由商場視頻的回放,這個扶梯吞人事故的過程其實已十分清晰:除了向柳娟之外,扶梯幾乎無人搭乘,扶梯的上方守著兩位工作人員,這説明相關人員已經知道這個扶梯有故障。但不宜搭乘的扶梯為什麼還在運作?它的上下兩端為什麼沒有危險告示和攔截設施?工作人員為什麼站在上行電梯的末端而非乘客進入的下方?——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站在上行扶梯的上方是無法攔截乘客的,等到乘客上來併發生事故時,勸告與攔截都已經晚了。

  這幾年,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都陸續發生自動扶梯倒行等事故,並有多人傷亡。這些生命和身體代價所拉響的警報,都是在事故發生後的幾天時間裏産生影響的。領導高度重視,展開全面排查……然後呢?事過之後往往就沒有然後了。

  故障扶梯可能導致搭乘人員的傷亡,這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常識。但從發現扶梯故障不停運、不警示、不圍攔,到工作人員站位倒錯、見有人進入扶梯時不及時制止、發生事故後不懂得按急停按鈕,每一環節的疏漏,都暴露了商場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安全關注和生命關懷的嚴重缺失。

  也許在那些失職者看來,只要傷亡事故還沒有發生,只要本人和親友沒有身臨險境,就無需去認真關心發生危險的可能性。這種對他人生命安危的麻木,既表現了自私自利的心理,也暴露了職業培訓的短板,更反映了整個社會人文關懷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在扶梯奪命事故中,充當“殺手”的是自動扶梯,而這個扶梯是由人製造出來的,如果扶梯是因為品質或檢修問題而成為殺手,那麼元兇就是廠家或檢修人員。

  央視視頻顯示,此次發生事故的電梯品牌標稱為“申龍”,是江蘇省明星企業。但北京青年報記者通過查詢相關報道發現,這一品牌的電梯曾被多次“曝光”,包括2012年銀川市一居住樓發生電梯“自由落體”並卡在7樓,2011年一名4歲男童在瀏陽市步行街一超市內被手扶電梯卡住身亡,2011年青島李滄寶達大廈出現電梯忽上忽下來回晃動等,涉事電梯都與這個品牌有關。

  一位幹了二十多年電梯維修保養的公司負責人介紹,扶梯裏有很多安全裝置,包括急停按鈕、梳齒保護裝置等等,任何一個裝置發揮作用都不會死人。但在這起事故中,沒一個安全裝置起作用,説明這部電梯在品質上或者維修保養的程式上出現了巨大問題。

  現在已經顯見吞人扶梯不是品質問題就是維修保養問題。不管問題出在哪個方面,都是人為事故,都説明瞭在關乎百十人的安全問題上,相關人員都是責任與良知雙失。

  失去的生命已經無法返回了,但電梯事故還會不會在一番“重視”和“排查”之後捲土重來?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何 龍)

編輯:陸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