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焦慮點燃了“高考經濟”的虛火

時間:2015-05-28 10: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高考臨近,“全城禁噪”“愛心送考”等一系列舉措,將陸續在全國各地上演。然而,護航,不只是在考場,而是在考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衣服方面,家長為學生選擇“戰衣”鍾愛紅色;考點周圍的賓館的“高考房”預訂也相當火爆;與考生相關的文具熱銷;從西洋參到複合維生素……各商家均把目光投向了高考,投向了考生。(《華西都市報》5月27日)

  “教育只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育卻成為一種社會流動的手段。高考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公平的競賽場,也部分承擔了實現社會分層的功能。

  作為利益相關者,學生和家長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挾在了應試教育的流水線上。高考不僅關乎孩子的命運,也是一個家庭的大事;高考不僅是學子之間的競爭,也是不同家庭之間的比拼。為了讓孩子實現人生突破和階層跨越,許多家長往往不遺餘力,甚至“貸款補習”。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個傳統觀唸有兩種含義,一個是情感上的,另一個是道德上的。為了孩子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父母們通常使出了渾身解數。平時尚且對孩子“格外關愛”,高考期間自然會更勝一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細緻入微,唯恐有疏忽和漏洞,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家長的這種成功焦慮和“父母心”,恰恰成為商家眼中的“商機”。

  買紅色衣服圖吉利、就近預定賓館少走路、多準備文具以防萬一、熱衷用保健品為孩子“提神補腦”……看似不理性的消費行為背後,有著怎樣的利益考量和心理糾葛?不論是“快人一步”的投機心理,還是“別人都如此”的從眾心態,抑或“人有我無”的“囚徒困境”,多種不良社會心態的交織雜糅,讓“高考經濟”的虛火越燒越旺。

  以所謂的高考營養品為例,究竟有無療效、有多大作用,歷來備受爭議;由虛假宣傳引發的消費糾紛也屢見不鮮,家長為何還要趨之如鶩地購買?説到底,狹窄的上升通道、激烈的高考競爭,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補品上”的驅使下,“寧可信其有”佔據上風,購買補品遂成浩蕩之勢。

  “高考經濟”的背後,也有家長的愛與痛。在社會流動渠道不夠多樣、社會評價體系不夠多元的當下,高考在價值排序中的地位難以改變。家長在成功焦慮和“父母心”的裹挾下,只能身不由己地被裹挾進“高考經濟”的洪流中。(楊朝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