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點讚中國品牌 探尋崛起“金鑰匙”

時間:2015-04-15 20:52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韓國紀錄片《超級中國》

  三一重工、騰訊、中糧、蒙牛、橫店影視城……中國品牌相繼出現在近日熱映的紀錄片《運作中國》中。4月8日,由美國老牌紀錄片製作商Discovery探索頻道和五洲傳播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運作中國》在網路上發佈,上線當日6小時內播放量即超700萬,引發了強烈反響。

  而今年年初,另一部由韓國KBS電視臺製作的紀錄片《超級中國》同樣把鏡頭對準了中國企業:小米、華為等高新技術企業,不僅成功開拓了中國的科技市場,並大舉向海外市場進軍。海外媒體頻繁聚焦,不約而同為大有可為的中國品牌點讚。

  提升海外知名度打響品牌突圍戰

  今年年初在美國舉辦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超過1/4的展商來自中國,海爾、TCL、海信、中興等中國品牌相繼亮相引人關注。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撰文稱,中國品牌的崛起才是消費電子展上最大的驚喜。

  雖然“中國製造”已經名揚全球,但是為了提升單一品牌的知名度,中國企業再次打響國際突圍戰。《華爾街日報》對此評價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希望在消費電子展這個全球消費者電子大會上提升自己的形象,從聯想、華為到海信、TCL,“中國企業卻對消費電子展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

  此外,中國品牌還利用好萊塢電影,通過植入廣告的形式自我宣傳。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作為中國高端白酒品牌,劍南春利用了好萊塢的平臺來促進自己的影響力。去年熱映的電影《超凡蜘蛛俠2》中,在蜘蛛俠保護紐約時代廣場人群的一幕中,劍南春獨特的紅色酒瓶與公司標誌醒目地顯示在時代廣場的廣告牌上。

  《金融時報》刊發的題為《本土品牌尋求全球認可》的文章中,作者羅布?名托(Rob Minto)以《品牌突圍》為切入點就新興市場品牌的建設和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新興市場品牌能夠構建全球知名度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時,他指出,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已經誕生了聞名世界的品牌,海爾、聯想就是這樣的代表。

  正面形象崛起擦亮品牌“金名片”

  隨著中國品牌的“走出去”,其國際形象也在不斷提升。跨國廣告公司智威湯遜研究部門在2012年所做的調查顯示,在一些美國消費者的心目中,中國品牌的正面形象正在崛起。

  調查指出,在18歲到34歲(千禧年世代)以及48歲到67歲(嬰兒潮世代)這兩個年齡層的受訪者當中,有五分之一認為,中國品牌很有意思。在不分年齡層的所有受訪者當中,有9%到20%的人認為,中國品牌有設計感、值得信賴。

  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在美國一經上市,便成為美國股市中最受認可的公司。關於阿里巴巴帶來的顛覆,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卡洛斯?克裏什那(Carlos Kirjner)表示:“這是最大的電商公司,並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關於阿里巴巴的一切都令人驚嘆。”

  德國《經濟新聞報》也看到了中國企業的突破,“中國去年研究和開發的投入首次超越了歐盟28個成員國。5年後,中國還有望超越目前領先的科技大國美國。這意味著,中國複製歐洲和美國技術的時代終於結束了。”研發投入的增加無疑會提高中國品牌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品牌也將告別廉價山寨的形象。

  對於中國品牌國際形象的提升,正如智威湯遜廣告公司市場研究部門的潔西卡?沃恩所説,“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是在全球化快速變動高度連結的時代,中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轉為正面的過程,速度可能會比以往的經驗快得許多。”

  加大品牌創新力度全球價值鏈攀升

  中國品牌的能量釋放,離不開創新力量的深層驅動。美國《時代》週刊評論指出,中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發明和設計,並創立自己的品牌,中國不是要追隨全球領先者,而是必須培養自己的領先者。如今,這一預見正在成為現實:在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之際,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卻日益提高,已開始在全球價值鏈快速上攀。

  從華為、中興通訊到浪潮、東軟等“中國品牌”,從手機、電腦到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中國IT産業在自主智慧財産權道路上創新發展,進步速度之快令世界為之瞠目。湯森路透公司的發佈研究報告稱:“中國品牌正在國際上迅速擴張。對中國品牌所有者來説,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設計並創造自己的産品,目前的市場環境正經歷一次轉變。”

  作為去年成為中國首個打入全球最佳品牌前100名行列的品牌,華為引發了外媒的廣泛關注。德國《南德意志報》報道稱,華為公司去年極為成功。4G網路讓華為受益。此外,該企業作為智慧手機製造商也非常成功。在世界市場上,2014年第三季度,華為銷售近1600萬台手機,市場份額為5.3%,僅次於三星(24.4%)和蘋果(12.7%),排名第三。

  英國廣播公司在其網站借此契機撰文指出,華為能否成為全球性品牌事關中國未來發展。文章稱,“華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公司,也是最具創新性的公司之一。中國企業能否創新轉型為理想的品牌?這個問題的答案將事關中國的未來,因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皆有這樣一個共同點——生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的能力。華為已經接近這一目標,如果它成功了,這將表明中國能否實現從模倣到創新的艱難飛躍,這也可能會幫助中國成為一個更繁榮的國家。”

編輯:朱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