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與我們發展的時代

時間:2015-02-27 10:16   來源:中國網

  兩年多來,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清晰展現。

  新年伊始,“四個全面”戰略走向前臺。人民日報昨天刊發的文章《引領民族復興的戰略佈局》,正式拉開了我們時代戰略佈局的大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提出並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宏偉夢想離不開實踐道路、也離不開戰略規劃;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在黨中央的總體戰略設計與綜合規劃下,有序發展和逐步推進的。經過全國人民三十多年的砥礪前行,今日中國已成長為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名列前茅、科技競爭力蒸蒸日上的全球性大國;今日中國,我們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步入了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民族復興偉大目標的關鍵階段。

  走入新時代,需要新佈局。近日出臺的“四個全面”戰略正是我們時代發展的新概括和再傳承,也是國家戰略的新起點和再佈局。“四個全面”大戰略,在全球化、資訊化的開放發展大背景下,更凸顯其重要和緊迫。

  “四個全面”戰略的基礎,在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也被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順應民意、民生至上的人民民主社會。古語雲,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到今天,奪取民心的關鍵就在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到全體民眾的民生與發展;這也就需要黨和政府善於觀察和匯集民意,充分調動市場自主性、協調好全國上下一盤棋、把握好國內國外兩個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熱愛和平的中華民族,從鄧小平時代起就一直在努力營造“和平與發展”的國際大環境。而國際社會,自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以來,本質上就一直是一個波瀾詭譎的叢林社會,今天霸權主義也仍然橫行全球、伺機挑事。近年來,中國外部風雲變幻、危機四伏:東北部朝鮮核危機後六方會談停滯、西北方向烏克蘭與俄羅斯爭端尚未停息、西南鄰國緬甸戰火再起、東南方向的島嶼爭端也還沒有得以根本解決;而且,在這些紛亂當中,霸權主義始終插手其間。但是,在這錯綜複雜的外部背景下,中國始終能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因為,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國家一直能運籌帷幄,穩步發展,展現出大國的氣度和深厚的定力;我們相信也期待,這些危機都不會真正影響中國全面跨入小康社會的步伐。

  我們可以設想,超過美日歐全部人口總數的十三億中國人口,若能早日順利走入中國建成的小康社會,將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的壯舉;這也必將成為中國夢得以實現的堅定和關鍵步伐。

  “四個全面”戰略的動力,在於全面深化改革。從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有識之士就已經認識到,閉關鎖國不能發展中國,一個封閉和固化的社會不能和快速進步的世界接軌。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互通、開放多元的網路化時代!數百年前,我們曾經錯過了工業科技時代、大航海時代而使得我們中華民族落後挨打,遭遇了百多年的巨大恥辱;而今天,網路開放時代的大背景下,誰若要再封閉起來就會錯過人類史上機遇更是空前的資訊科技時代、大數據時代等等。正如習總書記所説,中國夢和世界夢是相通的;這種相通,也是小康社會得以實現的開放時代背景,我們只有通過深化改革、通過不斷開放發展,才能更好借助和吸納外力、掌握好新的科技動力,學會全面建成“開放多元”平臺上穩定發展的小康社會。

  “四個全面”戰略的保障,在於依法治國。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這是一個正身明法、正法直度的法治化時代。在古希臘,柏拉圖和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分別為人治和法治作過辯護和闡述;在近現代中國,人們圍繞人治和法治也展開過多次爭論。在今天追求民主、科學的時代,這個問題逐漸成為偽問題。因為,在一個複雜多元的開放時代背景下,資訊爆炸和專業分化使得每個人都不再可能掌握時代的主要知識,柏拉圖筆下的“哲學王”已不再可能存在,各行各業的每個黨員群眾和每個領導幹部,都必須不斷學習、集思廣益,才能跟上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步伐。只有建設好制度化、法治化的穩定平臺,才有可能使得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的決策儘量科學化、民主化。否則,今天的快速發展的時代,沒有穩定的法治基石,想要保持穩定的發展是句空話。君不見,因為貪污腐敗橫行,國庫和社稷都受到嚴重威脅;官商勾結尋租腐敗、分利集團謀取暴利,這些已經影響到民眾的安居樂業。而且,因為我們國家和社會的法治精神的不夠昌明,官本位思想、拜金主義思潮和社會精神文明不振等帶來的社會怪象屢見不鮮,影響嚴重。因此,在這個時代,國家要長治久安、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需要穩定的法治精神和健全法律制度作為根本保障;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保障。

  “四個全面”戰略的內在邏輯,要求我們從嚴治黨。正如鄧小平所説,中國的問題,關鍵在於黨。21世紀,將是克己奉公、勵精圖治的中華崛起時代。擁有燦爛文明史和複雜國情的巨大中國,國家的統一、協調和發展,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歷代中國,為治理巨型社會而一直具有龐大的官僚集團,各朝各代的衰敗都離不開官員腐敗、官僚集團貪慾惡性膨脹的重要因素。古語雲,治國先治吏;今天,治吏需治黨。今日中國,黨員幹部是貫穿全國各條戰線和各個部門行業的靈魂人物。從黨的群眾路線、八項規定等開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組織要求、思想要求和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克勤克儉、勵精圖治的關鍵舉措;同時,這也是中華民族在21世紀復興道路上的吏治創新。

  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各個世界性大國往往都離不開恃強淩弱的對外征服史。而熱愛和平的中華民族,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指引,通過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以自身努力與和平發展的方式,正在開創新的全面發展道路。曾擁有輝煌古代文明的中華民族,其發展道路始終帶有我們民族內在的歷史邏輯。中國的發展,需要“天人合一”的綜合智慧,需要“以和為貴”的包容氣象,也需要高屋建瓴的全面戰略。“四個全面”戰略,既是中國發展道路的新指引;也是指明方向、協調步伐、全面科學思維的新要求。今天的中國,需要在“四個全面”戰略指引下,從民族復興大業出發,融匯古今中西、把握時代脈搏,共築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