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日子”更要精打算

時間:2015-01-19 15: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受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財政收入也將一改過去的兩位數增長,呈現一位數增長趨勢,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出現增長停滯。對於這一變化,要有清醒的認識,也要有科學的應對

  新年伊始,人們在盤點,也在憧憬:自己的腰包能夠再鼓一些,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夠再好一些。

  居家過日子,怎樣才能過得好?老百姓有一條重要經驗,叫“能掙會花”。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有了錢怎麼用也至關重要,即人們常説的“吃不窮、穿不窮,盤算不到就受窮。”這個道理,用到政府“過日子”上也很適合。

  眼下,2014年的全國財政收入還沒公佈,但從全國稅收收入情況看,國家“錢袋子”的增速正在慢下來。國家稅務總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扣除出口退稅,去年全國稅務系統收上來的稅為10.37萬億元,增長8.8%。這一增速,比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2009年還要低,是近十幾年來最低的。

  作為國家“錢袋子”的主要來源,稅收收入的增速降下來了,意味著政府財政將是一個“吃緊”狀態。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財政收入也將一改過去的兩位數增長,呈現出一位數增長的趨勢,有的地方甚至可能出現增長停滯。對於這一變化,需要有清醒的認識,也要有科學的應對。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靠收“過頭稅”和亂收費來增加財政收入,會使企業負擔加重、經營雪上加霜,造成經濟長遠發展動力不足。採取“空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數字雖然好看了,但終究只是“紙上富貴”,政府的可用財力並沒有增加,還會扭曲經濟運作真實情況,干擾宏觀決策。增加財政收入,更不能無節制地增加政府發債,“寅吃卯糧”不但會抬高政府債務風險,也是不可持續的。

  收入腳步慢下來了,但財政剛性支出的增長卻根本停不下來。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加快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增加財政投入。如何化解日益突出的財政收支矛盾?只有一個辦法: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切實花出效益、發揮作用。

  目前,在財政資金使用上,預算安排不合理、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比如,眼下財政這麼“吃緊”,卻仍有大量財政資金閒置沉澱,趴在賬上“睡大覺”,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財政資金“跑冒滴漏”現象更令人痛心:一些領導幹部利用手中職權,安插自己的親屬“吃空餉”,甚至有領導的子女高中還沒畢業,就已經被安排進單位領工資。“在編不在崗、拿錢不幹活”,成為蠶食財政資金的黑洞。還有,一些專項轉移支付下達不及時,渠道過散、規模過碎,資金難以形成合力。不僅影響了使用效益,還給權力尋租和腐敗留下了空間。

  管好國家“錢袋子”,需要建立完善管理機制,扎牢制度的籠子,把沉澱閒置的錢收回,把擠佔挪用的錢歸位,把“跑冒滴漏”的錢堵住。這就需要抓住預算這個“龍頭”,加大統籌力度,科學安排支出,立足於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集中有限的資金用於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公共服務等社會發展最急需的地方。

  緩解財政收支矛盾,政府還要學會“借力”,更多地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財政資金有限,社會公共事務不可能全部由政府大包大攬,需要創新投入方式,對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扶貧開發等,可以通過PPP、投資基金、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進來,與政府合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公共服務水準。

  管好國家“錢袋子”,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加大公開力度。財政的錢用在了什麼地方,産生了什麼效益,都要給公眾一本“明白賬”,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這樣,制度才有威懾力,對於那些觸碰“紅線”造成財政資金浪費,或是虛報、冒領、挪用財政資金的行為,才能一追到底,讓違法違規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9日 18 版)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