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行把生活之舟推向遠方

時間:2015-01-09 13:54   來源:人民日報

  凝聚道德的光與熱,既需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也需要認真傾聽行善者的聲音,關注和保障他們的權利

  一條微博,全城動員。近日,寧夏銀川上演了持續3個多小時的跨省愛心接力,為陜西定邊一位出生17天即患腸梗阻的女嬰趕赴醫院搶救開通綠色通道,以便能夠在第一時間接受手術,得到眾多網友的支援和點讚。

  “問政銀川,不只問政也問情!”在接到女嬰急需搶救的求助微博後,銀川市政務微博群頻繁互動,力促政府相關部門、交警和醫院的對接。多方共舉,全力協作,終於換來小生命面對疾病的“逆襲”。從網路到現實,滿滿都是愛心,讓人感慨,也令人感動。

  新年才過幾天,人們已經接連從媒體上看到了多幕這樣的溫情場景。“麻醉醫生做剖腹産,用漫畫與聾啞産婦交流”“老師患病癱瘓在床,學生輪流背著去治病”“皮卡為避讓摩托墜河5人落水,兩位路人跳水救人後默默離開”等,這些正能量故事,真切地反映了普通人的溫情善良與古道熱腸。冬天再寒冷,只要真情的傳遞與暖流的匯聚不斷,人們心中有關行善的意念就始終熱乎。

  不錯,現實中,我們也曾看到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訛詐、拾金不昧錢款被人私吞等道德失范現象,也曾因為利益、情感、理性等因素,讓人們面對行善時的選擇,出現糾結。然而,上面這些溫情場景告訴我們,道德實踐,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深與複雜。再細小的事,只要能夠擇其善而為之,就可以收穫屬於自己的道德追求。凝聚道德的光與熱,最需要的就是勇敢地跨出第一步。看看“中國好人”“點讚中國”裏那一個個鮮活的感人事例,不也是人人可做、時時可為嗎?即便有現實困難、精神壓力,道德之花散發的縷縷馨香,始終難以阻擋;人格力量激發的道德光輝,更會引起無數國人見賢思齊的共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這一件件帶著煙火氣、泥土氣,可觀可感的道德善行中,悄然紮根,茁壯成長。

  鼓勵人們行善固然非常重要,認真傾聽行善者的聲音,關注和保障他們的權利,同樣不可或缺。通過制度設計,除了讓行善者得到應有的榮譽和表彰,能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尤其是在心理層面給予更多理解和關照?畢竟,免除了行善者的後顧之憂,愛心的傳遞之路才能更加平坦通暢,道德才不會遭遇兩難困境。

  有這樣一個故事:漆工為一艘船涂漆,順便把船上的漏洞補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贈予漆工一大筆錢。原來,船主的孩子們駕船出海,船主才想起自己還沒修補過那漏洞,擔心孩子們會殞命海底。沒想到,漆工一個順手而為的善舉,拯救了孩子們。其實,行善就是這麼簡單與自然,多一份推己及人的理解與照顧,多一點幫助他人的主動與關懷,照亮的,不僅僅是你我的精神世界,更有那些許久未見陽光的角落。哲學家弗羅姆曾説,“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讓生活更美好,從力所能及的好事開始吧!(呂曉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