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爺爺”較真慈善而非善行

時間:2013-05-03 14:20   來源:法制日報

朱慧卿/畫

  近日,瀋陽百歲老人關英漢因為蘆山地震災區捐出全部存款一時成為網路與媒體的焦點人物。一些網友讚其為“最美爺爺”,而也有網友質疑老人曾多次捐出“畢生積蓄”可能涉嫌慈善造假,甚至有網民懷疑老人是給紅十字會“當托”、“當槍使”。新華社記者日前來到關老家中採訪,證實老人熱心捐款無假,某些網路以訛傳訛才致誤讀(5月1日新華網)。

  百歲老人熱心慈善公益,自1991年第一次捐款捐出全部積蓄,之後七次每次捐款都是捐出手中全部存款,這樣的善者楷模,即便某些網路傳播措辭不當,經常想當然地稱其捐出“畢生積蓄”,這與事實又有多大的出入?只是,時移事易,如今瀋陽這位“最美爺爺”再度行善招致誤解和質疑,真正的推手,也許並不在於“畢生積蓄”的屢被奉獻。

  假如不是諱莫如深或刻意回避,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是,這次瀋陽百歲善者的因捐獲“疑”,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還是源於社會對局部地區、一定範圍慈善機構的公信下滑。事實上,有些網民懷疑老人在給紅十字會“當托”、“當槍使”,這是因為眼下,人們都已或多或少地看到,“信任危機”之下的某些官辦慈善機構,既想儘快讓自己的慈善招牌真正“紅”起來,卻又顯得積重難返,鮮有過硬服人之改變。反倒是,隨著四川蘆山地震的“震動”,如今又傳出先前汶川地震發生後,紅會組織獲得百餘名藝術家義拍所籌8472萬元後,卻未按要求定向捐給青城山市,而將該筆善款自作主張地轉用於建設博愛家園的消息。如此不拿捐款人的意願當回事,不知內情的看客,自然要“擔憂”起瀋陽百歲老人的“託付不當”或者是純屬“配合演出”了。

  誰是質疑捐獻“畢生積蓄”的推手?依我之見,這裡當然有著某些網民的“習慣性質疑”,但也不得不説,某些“官辦慈善”總想把“命令式捐款”當作一種合理化存在,直至時下輿情洶湧,卻依然沒見多少實質性“讓步”與變化,就必然會在不少公眾心目中加深這麼一種成見和印象:但凡這些慈善機構所推出和宣傳的“愛心榜樣”,就有可能是一種“合謀産物”。而這樣的思維一旦逐漸形成,像瀋陽捐款“畢生積蓄”那樣的百歲老人,只會越來越多地面對不該有的“信任尷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