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也需文明鼓勵

時間:2014-10-09 14:55   來源:人民日報

  看到10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的一則消息:今年國慶長假期間,西安的部分景區開展“垃圾換水喚回文明”活動,遊客只需將旅途中隨手産生的垃圾帶出景區,便可在景區外設置的免費換水點兌換一瓶礦泉水,頗有感慨。主辦方的創新之舉,不僅為了減少垃圾清運,更為了喚回遊客的文明自覺。

  在黃金周成“黃金粥”的火爆場景下,種種不文明行為是另一個關注的焦點。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刻亂畫、損壞和順走景區公共物件……如何規範旅遊中的行為,戒除陋習,還景區一片清靜,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類似“垃圾換水”的創新方法,可以起到鼓勵和提醒的雙重效果。一份小禮品或許並沒有多少物質上的價值,但精神上的肯定卻不容小視。這種方法的優越性,在鼓勵式的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在文明習慣的引導和培育,甚至在社會管理方式的轉變上,都有極佳的借鑒價值。遊客的自身素質確實需要不斷提高,但景區的管理也應更為精細化和人性化。不少景區居高臨下、命令式的禁語和口號,其本身就是“不文明”的體現,又何以收穫文明的回饋?

  文明,也許肇始於他律,但最終要靠自律。客觀地説,文明的實現應基於一定的環境和條件,指責與説教當然不可或缺,但鼓勵式的互動也具有更長遠的現實意義。面對屢禁不止的不文明行為,景區除了抱怨,其實可以在如何有效引導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新招。

  文明不是與生俱來的素質,離不開“文明對文明”的互動。我們對不文明行為要敢於曝光,但同時對於文明行為也應該樂於宣揚,拿著高音喇叭要求別人“如何如何”,不如通過更符合遊客心理的方式告訴別人,你們可以做得更好。(唐 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