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族夢想注入信念的力量

時間:2014-10-02 11:18   來源:人民日報

  世界掌握在那些抱定信念憑藉才能去實現夢想的人手中。在共和國迎來65歲華誕之際,有一種味道常常縈繞於心,那是共用繁榮前景的國民自信;有一個夢想輪廓愈加清晰,那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正在深入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噴薄而出的“強大改革決心”,不僅讓世界看好中國,也讓億萬中國人聽到了夢想敲門的聲音。放開“單獨兩孩”政策,勞教制度廢止,放寬中小城市落戶和異地高考條件,企業註冊登記門檻降低……這些已揭開面紗或尚在路上的改革措施,與民眾集體意願和社會發展趨勢的合拍程度,深刻表明夢想確實擁有引導現實向前向好的力量。

  在追夢的旅程中,與時俱進被熔鑄成一種民族品格;在追趕現代化的進程中,改革創新更凝結為實現夢想的時代精神。今天,中國高鐵技術賣到了土耳其,中國的超級電腦運算速度世界第一,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三……學者研究發現,中國的成功不只是國際市場分工和産業梯度轉移的自然結果,製造業的強大和自主創新之間有著隱而不露的強聯繫。

  一個現代國家的繁榮,相當大程度上取決於全社會創新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大範圍的創新活力,依賴於制度的穩定和包容,需要正確的價值觀來激發。歷經實踐磨礪而愈加成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恰恰提供了這樣的空間。過去一年來的廉政風暴、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政治生態的凈化凝聚了人心,優化了創業環境。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正在這樣的深厚土壤中蓬勃生長。

  實踐表明,只有從嚴治黨、風清氣正,才能引領全社會共同托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查會所的歪風、培訓中心的奢華,不留死角;從元旦、端午、中秋一直管到國慶,不給機會;黨員幹部違反八項規定公開點名通報,毫不留情。事實證明,沒有什麼比“一邊刮骨療傷、一邊讀春秋大義”的領導形象,更能促進全體公民心靈上的團結,更吸引人聚集到夢想的旗幟下。

  65年來,我國不僅生産産品和服務的能力飛速躍進,經受住了國際競爭的考驗,百姓的生活水準也持續普遍提升,二者的攜手進步締造了國家競爭力。然而,隨著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發展階段的變革,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它帶來的挑戰不僅是經濟轉型的壓力,更在國家治理層面。如何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準?如何讓法治不只是寫在紙上,更變成行動的真理?如何讓一切社會活力迸發,讓每一個夢想找到它的助推器?我們聽到了夢想敲門的聲音,但門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完全取決於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的勇氣、努力、行動和成效。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經過65年尤其是36年來的快速前行,中國進入了百年以降最佳的復興階段。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放飛夢想,維繫信念,繼續用好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只要我們始終把深化改革和自我提升置於首位,保持好戰略定力,按照自己的發展節奏,蹄疾而步穩,就一定可以從容不迫地登上泰山之巔去迎接朝霞滿天的那一刻。(劉天亮)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