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顛覆對傳統好企業認知

時間:2014-09-24 09: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市當天,阿里巴巴的市值就已經達到2300多億美元,其發展的歷程僅僅只有15年。而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有30年的歷史,市值也不過3000億美元。”全國金融青聯常委、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長陸烜引用一組數據來表達傳統金融企業對網際網路企業的關注。

  在剛剛結束的莫幹山會議上,阿里巴巴的上市以及傳統金融業與網際網路的融合,引發了與會學者的關注。中國工商銀行的利潤是56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的營業利潤是40億美元,儘管阿里巴巴的營業利潤僅是中國工商銀行的1/14,但是它的市值卻是中國工商銀行的2/3。不少專家認為,在網際網路浪潮顛覆所有傳統行業的今天,已經不能再用利潤等要素評判一家企業的好壞。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上市後贏得的投資者青睞,也在倒逼傳統行業思考如何擁抱網際網路,特別是邁過網際網路金融元年後的金融業。

  全國金融青聯主席、中央金融團工委書記郭鴻説,為了搞清楚中國經濟需要怎樣的網際網路金融,全國金融青聯的500余名委員正在分成10個組對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現狀進行調研,希望能借助金融青聯集合政府監管部門、銀證保各類金融機構、金融高校、金融媒體等各界別的整合優勢,通過金融青聯委員以客觀、公正、多元視角解讀網際網路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彎道超車”

  在路演的過程中,阿里巴巴向美國人解釋它們是怎樣的一家公司時這樣表達,阿里巴巴集團的銷量是eBay和亞馬遜的總和。

  “阿裏把美國最強的兩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集為一體,這讓美國人覺得不可思議。”陸烜説。再看傳統金融業,中國工商銀行每年能實現7%的增長,營業利潤達到560億美元,每年有2000億~3000億美元的放貸規模,但未來還能否持續這樣的發展規模?

  在傳統金融業踟躕之際,一些與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的企業已開始“彎道超車”。有學者認為,當下中國的人口結構、網際網路趨勢,以及智慧移動設備的興起,為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提供了無限可能。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提高了資源的配置效率,突破了時空限制,改變了人們消費、支付、儲蓄和理財等生活習慣。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活躍,即發展普惠金融,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滿足多樣化的理財需求及資金需求,同時對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擴大消費有著積極作用。”郭鴻介紹説,這是全國金融青聯各位委員在網際網路金融調研活動中達成的共識。

  隨著餘額寶的出現,2013年被定義為網際網路金融元年。眾籌等融資平臺開始逐漸發展,P2P網路貸款交易額快速增長,網際網路金融進入飛速發展期。各種“寶”紛至遝來,P2P網貸風生水起。

  網際網路金融的熱潮讓人眼紅。近年來,幾乎所有傳統保險公司都推出了自有電子商務平臺,淘寶、京東等第三方平臺也開設了保險頻道。“當初,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官網、APP、微信、第三方平臺網站等渠道銷售産品,因此推出了退貨險等線上生活産品,還有針對淘寶店店主的樂業保、參聚險。”全國金融青聯常委、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副總裁尹銘説,“但是,這種市場創新尚處於模糊期。因為無論是渠道産品、渠道創新還是産品創新,都沒有形成很好的銷量。”

  在尹銘展示的一張保險産品的餅狀圖裏,接近95%的財産保險仍通過保險公司的傳統渠道銷售,只有5.6%的産品放到了網際網路上銷售。網際網路銷售保險的結構中,又有96%是汽車保險,也就是説,除了剛性需求的汽車保險外,極少有其他的保險産品在網際網路上銷售。

  由於網際網路的保單比傳統保單優惠15%,所以,很多業務員把傳統渠道業務搬到網上去,但這並非網際網路金融的要義。

  在網際網路壽險、財險全面遇冷後,“奇葩”保險産品開始出現:中秋節看不到月亮,保險公司來賠錢;情人節意外懷孕,保險公司來賠錢;支援的世界盃足球隊輸球了,保險公司來賠錢……因為找不到出路,只能用“稀奇古怪”的保險産品來吸引眼球,傳統保險公司試圖在網上引起一絲關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