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不能止于封存公章

時間:2014-09-15 13:24   來源:法制日報

  濱海新區在總理見證下封存公章,的確是一個歷史性場景,意味著告別了公章時代,進入了轉變政府職能的新時代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赴天津考察調研。在總理的見證下,109枚公章被永久封存在一個長方形的箱子裏,成為歷史。總理説:“這章做得多結實啊!不知束縛了多少人。”他感嘆,為了蓋這些章,老百姓不知道要跑多少腿,甚至可能還要做很多別的工作,花費很多灰色費用(9月13日《新京報》)。

  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辦事大廳一下子封存了109枚公章,折射出當地政府簡政放權的力度之大。顯然,這些被封存的公章過去每一枚都束縛了很多人,折騰了很多人,也為之付出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和社會成本。如今這些公章被永久封存,而且是在總理見證下,有著更多特殊意義。

  眾所週知,新一屆中央政府加大了簡政放權的力度。李克強總理曾表示,本屆政府下決心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據悉,一年多來國務院已經取消和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事項,以實際行動兌現著諾言。所以,總理見證封存公章,既表明中央要把簡政放權落到實處,也表明濱海新區以實際行動轉變政府職能。

  每一枚被封存的公章都代表著一種審批權力。這些公章被封存意味著相關權力被取消或者下放。雖然各地政府都圍繞公章做減法,但坦率地説,很多地方改革的力度遠遠不及濱海新區,原因就在於,濱海新區成立了全國首個“行政審批局”,將分散在18個不同單位的216項審批職責歸併為一局一章。

  也就是説,過去18個部門大概掌握著216枚公章,如今是一顆公章管審批——用1枚審批專用章取代了原來的109枚審批公章。其他地方雖然減少了公章數量,但還沒有到一顆公章管審批這個程度——從這個角度而言,總理見證封存公章,或許説明一顆公章管審批這一做法具有推廣價值。

  我們要意識到,儘管一年多來各級政府已經取消和下放了很多審批項目,但在一些地方仍存在審批長征。今年6月30日《人民日報》披露,遼寧錦州2014年一重點民生工程已經加蓋133個公章,仍然沒有完成審批工作,下一步審批還涉及7個單位辦理12大項審批手續。可見,封存公章還需要更大的力度。

  筆者以為,雖然封存公章是簡政放權的具體體現,是必要之舉,但簡政放權也不能止于封存公章,這是因為,影響行政審批效率和成本的因素,不僅僅是公章,還有其他,比如,某些行政審批項目往往是領導説了算,即使封存了相關公章,但如果領導干預審批,或者控制審批環節,問題還是很多。

  再比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委託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開展“廣州市依法行政狀況公眾評價”調查,不久前公開的調查結果顯示,與政府部門常打交道的受訪企事業人員,認為存在“按領導要求審批”的人多達62%。這意味著行政審批是否高效,取決於掌握實權的領導,而不是取決於法律或者改革意見。

  進而言之,封存公章只是簡政放權的一部分,封存公章之後,如果領導的簽字審批權沒有同時取消,還是會影響行政審批的效率和成本;或者説,封存公章之後要警惕領導的簽字審批權取代公章。要想完全把簡政放權落到實處,既要封存公章,更要制約領導的權力,不能讓某些領導亂作為影響簡政放權的效果。

  濱海新區在總理見證下封存公章,的確是一個歷史性場景,意味著告別了公章時代,進入了轉變政府職能的新時代。但是,封存公章之後還要防止其他因素干擾簡政放權——不僅要警惕某些領導干擾簡政放權,還要警惕某些公章被封存之後,換個馬甲繼續束縛老百姓和企業。(張海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