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計劃,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還有3個月左右的時間。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善始善終加強領導和指導,確保活動取得實效並經得起歷史檢驗。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足球比賽中,最後15分鐘往往進球最多,原因就是防守松了勁兒。教育實踐活動也是這樣,越往後需要整改的問題就越集中,群眾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兌現承諾的期望值就越高。“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一鼓作氣,防止前緊後松。
當前,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關鍵階段,特別需要防止鬆懈情緒抬頭。不能認為主要動作進行得差不多了,紅紅臉、出出汗都經歷過了,就産生鬆勁情緒和疲勞感。群眾提的意見丟在一邊,查擺出的問題束之高閣,只想著活動結束時寫總結、搞材料了,像這樣在中途掉了鏈子,只會讓之前的努力打水漂。
“一篙鬆勁退千尋”。要是提意見熱熱鬧鬧、做整改冷冷清清,寫材料洋洋灑灑、抓落實拖拖遝沓,群眾怎麼會點讚?其實,無論是學習教育、聽取意見,還是查擺問題、開展批評,最後都要落到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上,這個“尾巴”一定得翹起來。否則,學習有什麼意義?問題怎麼能解決?可以説,黨員幹部能不能“咬定青山不放鬆”,事關整個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敗,事關能不能以作風改進取信於民。
前面的事做得再好,也不能代替後續的工作。防止活動前緊後松,要體現在工作指導上,落實到實際行動上,結合進日常工作中。各級領導小組要成為“定位儀”,切實加強指導督查,堅持嚴的標準、嚴的措施、嚴的紀律;各地方各單位領導班子要爭當“火車頭”,結合各自情況建章立制,發力跑好最後這一棒;每個黨員幹部都要成為“動車組”,明確方向認真整改,讓活動成果內化於心、外現于行。只有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堅持思想不疲、勁頭不松、措施不軟,才能確保收尾階段不打折扣、不縮水分、不偷工減料。
“事貴善始,尤當善終”。教育實踐活動之要,在標準不變、一鼓作氣,在前後相繼、久久為功。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接著一環抓,就一定能取得響噹噹、硬邦邦的實在成效,讓好作風成為好習慣、新常態。(人民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