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職能轉變 難在“化學過程”

時間:2014-07-08 13:54   來源:人民日報

  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遠不是撤並幾個部門、調整一批幹部那麼簡單,這些僅僅是“物理變化過程”,更難的是“化學變化過程”,是政府自己“瘦身提效、內提素質、強身健體”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政府機構改革,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也必須以改革政府治理方式為前提。政府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其勢已成,必須勇於擔當、積極推進落實。

  政府職能與經濟發展好比“鞍與馬”“帆與船”,良馬要配好鞍,快船要借東風。經濟形勢的變化,迫切要求政府管理層面從微觀轉向宏觀,管理方式從直接轉向間接,管理手段從以行政為主轉向以經濟與法律為主,迫切需要以改革為手段,實現政府職能轉變,以改革為動力,贏得經濟快速發展。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突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要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完善市場制度,建立一個權力有限和定位恰當的政府。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場“無形之手”,完善社會“自治之手”,積極主動放掉該放的權,又認真負責管好該管的事,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在“錯位點”糾正,注重事中事後監管,放權放活不放任,從而激發市場活力、需求潛力和發展的內生動力,爭取改革的最大紅利。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突出提升政府有效治理能力。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意味著政府部門按章辦事,依法辦事,履行作為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的職能,而且意味著治理者要以全新思維、先進理念、科學手段、更高水準去履行職責,服務發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遠不是撤並幾個部門、調整一批幹部那麼簡單,這些僅僅是“物理過程”,更難的是“化學過程”,是政府自己“瘦身提效、內提素質、強身健體”,自己改自己,自己給自己立規矩,自己從市場中退出來,減少干預,以完善的政府結構體系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治理能力,把政府職能真正轉向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上來。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要突出解決體制機制弊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好比“候鳥”,發展環境好比“氣候”,“氣候”適宜就會吸引“候鳥”,環境不優,本地企業留不住,外地企業也不敢來。因此,提升湖南軟實力,必須優化發展環境;優化發展環境,必須轉變政府職能。這次機構改革,核心是轉職能、做減法。減少政府管制的事項,做到該放就放;減少行政審批項目,做到應減必減;減少辦事環節,做到能省則省;減少行政性收費,做到當免即免,切實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

  這次改革確實是做手術、動奶酪,必然涉及到部分幹部個人的切身利益,包括身份的轉變、崗位的調整、職責的重組、權力的增減,等等。各級幹部在改革進程上,要時不我待,緊之又緊;在工作措施上,要精確制導,細之又細;在目標任務上,要對賬盤點,實之又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徐守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