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自貿區要避免三個誤區

時間:2014-05-06 11:05   來源:光明日報

   建自貿區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在哪設、什麼時候設、試什麼、怎麼試,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目的。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半年有餘,一系列改革措施穩步推進。從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到工商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從海關通關便利化改革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監管……上海自貿區在制度創新方面取得了廣為認可的成績。同時,也激發了一些地方申報新試點的熱潮。但是,在申報自貿區新試點的熱潮中,一定要服從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著力避免陷入三個誤區。

   第一,自貿區不是招商引資的工業園區,不能借機圈地搞開發。一段時間以來,有些地方習慣性地希望借申報自貿區之機,要照顧、爭優惠,從而吸引投資和項目,促進當地發展。但實際上,自貿區和傳統的工業園區不是一回事。自貿區不是零關稅區,不是免稅店,對區內企業的利好不是土地和稅收優惠,所以也絕不會允許搞成過去那種大搞基建、以招商引資為目的的圈地式工業園區。

   第二,建設自貿區的核心任務,不是政策優惠,而是制度創新。對一些想要申報自貿區的地方來説,首先要真正讀懂自貿區。我國在上海開闢自貿區,並不是為了再建一個“政策洼地”,而是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從已出臺的配套政策中可以看到,上海自貿區鮮有稅收優惠等政策,“負面清單制度”“工商一口辦理”“過程監管”等自貿區的得力舉措,都是側重於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

   應該看到,自貿區建設是一項具有全國視野、面向改革全局的重大舉措,通過實踐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探索管理模式創新,達到“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範”的國際水準。這一重大任務,要比政策優惠重要得多。

   第三,建設自貿區要避免一哄而上、到處布點。自貿區試驗關乎深化改革的全局,但並不是要在全國遍地開花。在不少省市紛紛表態要申報自貿區的背景下,中央尤其要注重實事求是,把可複製、可推廣作為基本要求,科學規劃、謹慎佈局。

   設立自貿區並把它建設好並不簡單,其中需要的艱苦探索無先例可循。建自貿區最根本的目的,是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在哪設、什麼時候設、試什麼、怎麼試,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目的。這是建設自貿區必須遵循的原則。(陳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