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新浪微博非常熱鬧,一些很有爭議的話題不斷被推上熱搜榜,如“謝娜應該向黃多多道歉”、“章子怡爆粗回應惡搞”等等,熱點人物加上有爭議的話題,各路觀眾迅速站好隊、排排坐,磕著瓜子吹著冷氣,你一言我一語、指指點點,一個口水橫飛、充滿負能量的輿論場瞬間形成。當然,微博從來都不缺熱鬧。
去年以來,“爸爸去哪兒”的大獲成功讓國內的各個電視臺都將目光瞄準了韓國的綜藝節目模式,一時間,娛樂圈的各路爺爺、姐姐、少年、爸爸、孩子不是在旅行,就是在旅行的路上。很多節目好評如潮,我們都愛坐在電視機前,跟著鏡頭去看明星展現出跟普通人一樣的性情,在人為設置的窘迫裏展現出人性的光輝,當然我們也愛看他們的豪宅,他們是普通人,但是他們有更優渥的物質條件甚至是相貌,這些都像是一個成人童話,我們需要這種美好,畢竟,如果沒有童話,世界的面目就太可憎了。
另一方面,諸如微博之類的自媒體實現了觀眾與明星的直接交流。觀眾不再像以前只能坐在電視機前一味接受媒體灌輸的事實與看法,社會的進步、開放的輿論環境、多元的價值觀讓觀眾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構明星的形象與行為。在觀眾眼裏,明星不再觸不可及、高高在上:順意的時候,會翻開微博去誇他們賣萌;不合心意的時候,也跑去微博,輕則嘲笑重則辱罵,更不乏把明星惹急了對罵的案例。
面對公眾與明星越來越多的罵戰,面對微博動輒的“道歉”、“滾出”,到底該如何消費明星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傳播學家梅洛維茨認為,電子媒介能促成原來不同情境的合併。如果明星在舞臺上、作品裏展現的是公共情境裏的形象,在生活裏、親人面前是私人情境的形象,那毫無疑問,在真人秀和微博這樣的媒體形式裏,他們本該界限分明的形象被模糊了;換句話説,節目要求明星走下舞臺,展現他們普通人的一面,而觀眾還是用舞臺上完美的標準來對他們的行為進行道德評判。所以,越來越多的明星因為性格瑕疵、無傷大雅的行為招來觀眾的嘲笑、吐槽甚至是辱罵。人性是平等的,明星因為他們的才華、相貌獲得了遠高於常人的成功,可他們的性格並不會因為明星的頭銜而瞬間高貴起來,而現實是我們既想享受明星的真實,又不接受他們的不完美。
很多人認為明星因為巨大的回報,他們的私生活就該被消費、被八卦,可是至少我們在消費他們的時候能多一點善意和寬容。過度拔高的道德批判,簡單粗暴的“貼標簽”、“污名化”,傷害的不只是公眾人物的形象,更污染了我們的網路空間,浪費了社會的輿論資源。分歧與異議不可避免,但至少我們都應該心存善意,不管是在網路的虛擬環境還是在真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