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新聞的看“高考狀元想學新聞”

時間:2014-07-04 09:4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江蘇省2014年高考理科狀元吳呈傑同學曾經的夢想是進入北京大學新聞專業,將來做一名新聞人。據報道,吳同學喜歡思考,愛好寫作,為了新聞夢,博覽群書,做了近50萬字的札記。但是,經過採訪他的記者勸説(阻),小朋友最終決定暫時放緩自己的新聞夢,而選學金融,輔修新聞。這裡,我們約請四位正在學新聞或是學過新聞的夥伴談談他們對此事怎麼看。

  中國媒體需要睿才來啟智大眾

  克勞汀豪森 (Claudine Housen)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留學生,來自牙買加

  究竟是什麼能使一個人放棄生活中的夢想呢?你會讓別人掠走你心中的渴望嗎?

  最近,《中國日報》上的一篇報道讓我非常吃驚。這篇文章説,一個高考狀元因為採訪他的記者勸説而放棄了進北大學新聞的夢想。

  首先令我吃驚的是,這個學生竟然可以在苦學多年之後放棄自己的夢想。其次,我吃驚的是記者非但沒有去鼓勵他逐夢,反而設法把他的夢想抹去。這不是與媒體上關於“中國夢”的華章唱反調嗎?

  思考這些不可思議的問題的時候,我想起了前一天晚上與清華大學一位教授和一位畢業留學生的對話。

  這位男生説,中國的新聞機構幾乎是女生的天下。他曾經在中國一家主流媒體實習。他很吃驚,在那裏男生是少數群體。他問與我們聊天的清華教授為什麼會這樣。

  聽了幾分鐘後,我也參與其中。我的觀點是,大多數記者薪水不高,所以男生出於經濟因素的考慮可能不會選擇這一行業。男生畢竟不能指望那點兒不多的薪水來買房買車。沒有這兩樣東西,找個好媳婦兒的機會可不怎麼大。

  我進而想到,難道這就是那位高考狀元改變夢想的原因嗎?

  我與這位學生素不相識,而且這事兒也不歸我做決定。但我還是由衷希望他在決定放棄之前能夠至少再思考一下。

  他畢竟是中國“最強大腦”之一,而中國媒體需要睿才來啟智大眾。精英人才之於中國媒體的重要性不亞於醫藥等任何領域。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蘭斯頓休斯的詩《擱淺的夢想》,我也特別想知道這位學生對休斯詩中的問題會怎麼回答:“夢被擱淺會如何?難道它會像陽光下的葡萄一樣被曬乾?……或許它會爆發?”

  似乎美好都在圈外

  范超

  北京大學新聞專業畢業後在機關工作,後進入媒體,現供職于某銀行

  前兩天老家親戚打電話,問我什麼專業最熱門。我很“官方”地問她:你的興趣是什麼?她沒直接回答,只跟我説想報建築工程。

  我想起多年來老家傳説著的各種創富神話,大致是某人帶著民工隊伍進城後暴富這樣的版本。我問她,是因為覺得以後待遇會很好嗎?她説是的。

  我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我的建議,更無法評判她的對錯。志願的選擇,包括職業的選擇,應該都是一個“趨利”的過程。這個“利”可以是金錢、名譽或者信念。在佯裝高尚的時代,追求金錢和名譽是庸俗的,經常需要捆綁著信念才得以前行。

  用足以報考金融係的分數上新聞系虧嗎?

  如果為了信念,當然不虧。北大新聞系雖然創辦時間較短,但學風濃厚,空間足夠你發揮。如果為了金錢和名譽,可能就虧大了。但小朋友也説對金融感興趣。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金錢、名譽、信念三者都可保有,豈不美矣!

  小朋友想法轉變的過程,有一些記者參與其中。這個自稱“新聞民工”的群體,自貶、自嘲已經成為職業特性之一,但妨礙他人成為一名追求真相、傳遞智慧、記錄歷史的記者,好像並不妥當。狀元雖是狀元,但畢竟年少,容易被誤導。

  我們似乎生活在職業錯配的年代。我曾經聽當老師的説,再也不讓我的孩子當老師了;也曾經聽到當記者的人説,再也不能讓我的孩子當記者了;甚至當我進入銀行業,周圍還會傳來這樣的聲音:我再也不能讓我的孩子進銀行了。

  似乎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水深火熱的圈子裏,美好都在圈外。我也想問:這究竟是怎麼了?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